广州端午节龙舟赛事信息汇总

网上有关“广州端午节龙舟赛事信息汇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广州端午节龙舟赛事信息汇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般在广州有水的地方那都是会有龙舟的存在的,据说今年广州从六月份开始,各地就开始有龙舟赛事啦!不过今年的龙舟活动遇上高考,赛事会有延迟。汇集广州各地精彩活动内,这些精彩,不容错过!

黄埔区

下沙社区举行第一届龙标邀请赛暨下沙社区龙舟文化节

进入农历五月,黄埔区几乎天天都有“龙船景”盛会。6月6日至6月8日,年黄埔街下沙社区将举行第一届龙标邀请赛暨下沙社区龙舟文化节。据了解,黄埔街下沙社区的龙标邀请赛已经举办了15届,今年加入了龙舟文化节,玩法更年轻、更多元,届时将有30支龙舟队参加。

黄埔区“龙船景”时间表:

6月3-7日:黄埔区夏园社区、南湾社区、庙头社区、双沙社区、下沙社区、长洲街道,传统龙舟招景和趁景;

6月4日:黄埔区文冲社区及其河道,传统龙舟招景;

6月6日:黄埔下沙社区乌涌河道举行“三沙会”龙舟景;

6月7日:黄埔村墩头基社区标准龙舟比赛;

6月8日:黄埔村下沙社区大鱼塘第一届黄埔街下沙区龙标邀请赛。

荔湾区

四百年情缘再续

按照往年惯例,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当天,荔枝湾景区举行盛大的龙舟巡游及民俗文化活动,届时群龙戏水,场面壮观又热闹。荔枝湾畔的泮塘扒龙舟因历史悠久、声势壮大在广州甚至珠三角都十分有名。此外,荔湾南片芳村河网密布,不少村也有扒龙船的传统,端午节前后也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龙舟巡游荔枝湾

时间:6月7日

活动内容:广州各地23条龙舟汇聚荔枝湾秀龙、斗龙、舞龙,570多年历史的盐步老龙也会千里迢迢从佛山过来“探契仔”,与470多年的泮塘仁威老龙相遇,为市民游客展现最具广味的龙舟探亲表演。仁威龙船会、泮塘四约龙船会则会在次日前往南海盐步探老龙。此外,在荔枝湾景区还将举办民俗文化节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岭南武术、南狮、粤韵操、鼓舞、广东音乐、水墨旗袍秀等表演。

第54届龙溪沙溪景龙舟赛

时间:6月6日至6月8日

活动内容:民间流传“沙溪龙船飞甘快,老龙龙船用绳拉(指盐步老龙”的说法,沙溪河边看龙船赛,祠堂里吃龙船饭是这里过端午的标配。6月6日的花地河沙溪河段,将举行第三届“清风杯”龙舟邀请赛;6月8日的第54届龙溪沙溪景龙舟赛,将有来自广佛的20多支参赛队伍、上千名运动员参加。

海珠区

海珠湿地举办龙舟主题嘉年华

端午节期间,海珠区各联社分别举行丰富多彩的龙舟活动。

海珠湿地龙船主题嘉年华

时间:6月6日至6月9日

活动内容:活动在海珠湿地一、二期举办,以主题嘉年华为主线,各区域打卡集点及线上活动融合为活动形式。邀请各村社龙舟队串门探亲,通过种类多样的文化摊位、互动游戏及主题留影区使参与的市民沉浸体验端午民俗乡情。

仑头、小洲、土华三村招景

时间:五月初二

活动内容:仑头、小洲及土华村三村靠近珠江后航道,每年都是五月初二招景,仑头村的仑头海(村民旧称江面超过百米,非常宽阔,很适宜大批龙舟集会,看上去很有气势。而历史文化名村小洲村的龙船景则人气大旺,小洲传统上有一绝活——起桡花。扒龙船时,船上的扒手将桡深深插入水中,突然发力将桡的尾部向后一挑,桡边的水随即向上弹跳而起,跳得比龙船上的锣伞还要高。弹起后的水花化成一颗颗水珠四散落下,散落在整条龙船上,如烟如雾,煞是好看。

龙潭、大塘招景

时间:五月初四

活动内容:位于同一条河涌的龙潭、大塘村扒龙船的传统活动深入人心,尤其是龙潭村的龙船景是海珠区最大规模的龙船景之一,村内至今还保存着两艘有百多年历史的古龙舟,年轻一辈的年轻人近年又新造了龙船“后生仔”。在水网环绕古桥古祠古榕间,约八十条龙船巡游,别具一番古韵。传统上的龙潭景将从上午持续至下午,中午还会摆上百桌龙船饭。

新鱼码头游龙(彩龙活动

时间:五月初五

活动内容:龙潭、上冲、大塘、后_、池_、瑞宝、西_、西碌兄弟村共8条彩龙,在新鱼码头进行游龙(彩龙活动。

越秀区

杨箕村趁景、龙船联谊友谊赛

时间:6月7日下午

活动内容:“杨箕景”所在的沙河涌临近高考考场广铁一中,杨箕龙船协会表示,为不影响高考学子,传统的龙舟活动将为高考让路——原本历年五月初六(年6月8日中午时分在沙河涌内进行,俗称“斗龙”的龙船联谊友谊赛,将与龙船趁景合并地点进行,改至二沙岛与江月路之间的珠江支流二沙涌上进行,时间也调整至端午正日下午,即农历五月初五(6月7日下午4时进行,想前往观看的市民记得留意了。为把对高考的影响安排到最低,杨箕村将要求本村的龙舟在五月初五当天,严禁燃放炮仗,同时也呼吁兄弟村龙舟到杨箕探亲期间,亦不燃放炮仗。

白云区

人和龙舟竞渡,吸引街坊组团围观

在广州市白云区,每年的端午活动从农历五月初一就拉开帷幕,“走亲戚”、赛龙舟、包粽子、吃龙船饭特色活动轮番上演,吸引区内外的街坊、市民前往观看。

今年也不例外,白云区人和蚌湖、石门鸦岗、金沙横沙等地还将举办看点十足的龙舟活动。

人和镇第二届鸦湖乡洪圣庙龙舟竞渡

时间:农历五月初一(6月3日、初三(6月5日

活动内容:今年人和镇传统的龙舟蚌湖景、鸦湖景,将分别在农历五月初一(6月3日、初三(6月5日举行,其中鸦湖景还将举办第二届鸦湖乡洪圣庙龙舟竞渡,全面展示人和传统龙舟文化。今年的人和龙舟鸦湖景不仅有区内龙舟、佛山及清远等地的龙舟参与,还有港澳龙舟队参与,龙舟数量多达50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人和龙舟竞渡还吸引了英国、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尼日利亚等国家龙舟队的关注,他们将组团前往人和镇观摩和交流龙舟文化。

金沙街横沙村龙舟活动

时间:五月初三(6月5日

活动内容:金沙街横沙村将在大仙庙码头举行龙舟活动。目前,横沙村村民正在抓紧时间进行统一训练,希望在龙舟活动当天一展风采。端午期间,该村还将开展探访沙凤村,以及黄岐中村、沙溪村、大利嘉怡龙船基地等活动,届时还将参加黄岐龙舟赛区活动。

鸦岗蚌湖龙舟“走亲戚”

时间:五月初五(6月7日

活动内容:每年农历五月初一,石门街鸦岗村民都会去蚌湖“走亲戚”,这个传统已延续了300多年。蚌湖地区7条村的村民则三年一次,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来鸦岗“走亲戚”。端午当天,鸦岗村将举办鸦岗蚌湖乡情龙舟活动,会在村口迎接蚌湖乡亲,举行龙舟自由竞渡活动,并设龙舟宴,宴请蚌湖兄弟姐妹。今年端午之日,鸦岗村将同时举办白云区广佛同城鸦岗龙舟邀请赛,届时将有标准龙预赛、标准龙决赛、传统龙比赛等比赛环节。

天河

五月初三车陂“招景”

车陂“招景”

时间:6月5日

活动内容:“未踏车陂龙舟地,莫提睇过龙舟景”,200余艘各村龙舟将在当天到车陂村来拜访探亲。

龙舟文化展览馆免费开放

时间:6月2日至8日9:30-11:30,14:30-17:00

地址:天河区旭景西街东尚名苑2-4栋架空层(车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侧入口进去。

展览内容:车陂龙舟文化展览馆展出近百年来车陂村乃至整个广府地区的龙舟文化,是广州市首个以龙舟文化为核心的非遗文化传承保育文化展览馆,想了解龙舟文化的市民千万不要错过。

番禺

最大龙舟赛6月9日上演

观众人数预计超过10万

具有番禺地方特色的本届传统龙舟赛将于6月9日在市桥河(德兴大桥以东河段开锣。本届共102艘龙舟参加“莲花杯”、“禺山杯”竞赛,参加活动的运动员达8000多人,预计观众人数超过10万人。

最佳观赛点:在比赛河段的两岸,也就是市桥二桥与德兴大桥之间的市桥河段的两岸,都是可以看到龙舟赛的。最佳的观赛位置在起点、终点以及折返点。

猎德村指的是什么村?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lOO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 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除了比赛速度外,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如《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是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湖上有龙舟,只是画舫游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旧唐书》中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又明代帝皇,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又有夜龙舟。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焰中穿过。

又有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如《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异(y6,共同拾东西)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另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龙舟之俗,实际上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时的旱地龙舟最为壮观。又如《徽州府志》载:“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绪市。”另有把小型旱龙船给小儿做玩具的。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般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流传于广西北部桂林、临桂等地的龙船歌,在竞渡时由众桡手合唱,有人领呼,表现内容也多与龙舟、端午节俗有关,歌声宏远动人。《广西民间音乐选集》中收有临桂县(4龙船歌》组曲,如号子般的节奏鲜明、热烈,唱起来必定十分动人。

另外,还应说一下女龙船。在过去,许多地方的龙舟竞渡均不许妇女参加,认为妇女接触龙舟很不吉利。如今各地都出现了女子龙舟队,英姿讽爽的女人们奋勇争光,争夺第一,丝毫不弱于须眉男儿。

与春节有舞龙也有舞凤一样,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的来源如上述,是源于远古的乌舟、鷁舟。古代宫廷中有凤阿(如《天府广记》中记明代宫廷便有),民间有凤船竞渡。《粤囊》载:“龙舟以吊大夫,凤船以奉天后,皆与五日为胜会。庚午之夏,番禺石桥村入聚万金,制凤船,长十丈,阔丈三,首尾高举,两舷重翼为舒敛,背负殿宇,以奉天后,游各水乡。”1964年后香港又出现了凤艇赛。这种凤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队员,饰有凤头、凤尾,由女队员竞渡。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比赛形式,合龙凤呈祥之意。

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顺德县志》载:“大良之龙风船妙极华丽。”但今已不见了。湖南汨罗县的龙舟,前装龙头,后置凤尾,凤尾是用包有红纸的竹篾成扇形插于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称为龙凤船。龙凤船,似乎是龙船与鸟船相融合后留下的痕迹。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邹圩没有河流,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这条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闪耀的鳞片。当鱼人把手触向鳞片时,蛇眼里闪着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怜。渔人顿生恻隐之心,抚了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沟。谁知那九片鳞忽然落了,小蛇长身而舞,化为一条小龙。原来,它是一条上天的神龙,因触犯了天条,受玉皇大帝处罚,变成这模样,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锁—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闪耀的鳞。玉皇曾言:“这锁要打开,除非得到人的阳气。”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小龙为了感谢渔人,在水沟里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的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慢慢地,小水沟变成了大河(也就是现在的邹圩清水河),河水为邹圩带来了五谷丰登。为了纪念这条神龙,人们把沿河的村子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村。在神龙升天这一天,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

1984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将龙舟赛列为体育比赛项目,举办了“屈原杯”龙舟赛。

龙舟赛历史悠久,传入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1983年,我国首次派队参加龙舟大赛,一举夺得全部两项冠军。1984年国际龙舟大赛在香港举行,有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新西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洲、澳门、香港等16个队参赛。中国队又夺得冠军。龙舟赛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展的比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龙舟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泉州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与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独惠安崇武较为特殊。早年崇武在端午节也有赛龙舟,但与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于台风季节即将到来之前在海上举行的祝神驱魔活动。据传后来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赛龙舟,而改在陆上游龙舟,游行时要唱《阿螺歌》,其歌词大意是请求神灵消灾灭祸,但近百年已没再举行。由此看来,崇武的赛龙舟、游龙舟和“采莲”习俗一样,都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王之神威,避恶消灾保平安。

洪叔讲古丨水乡事故乡情之《端午龙船节那些事》(下)

猎德村是广州市天河区街属下的行政村,位于珠江新城南部,南临珠江。

现村址范围;东与誉城苑社区居民委员会为邻,南与临江大道紧靠,西与利雅湾接壤,北与兴民路及花城大道相连,村址面积470亩。另外还有发展经济用地约350亩。猎德涌从村中流过,将村庄分为东、西村,一河两岸景色秀美。猎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民俗风情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猎德村的龙舟招景日,兄弟村游龙都会在这一天到猎德涌趁景。

龙船景是龙舟的大集会,也是一个宗族的盛事。所谓龙船景的“景”,其实并非摆设装饰,而是指一个供“老表”(兄弟村村民之间常以“老表”相称)相聚的地方。“招景”是向兄弟村发出邀请,兄弟村接受决定参加,就叫“应景”。龙船景当日,如约派龙船前往主办龙船景的村落探访,就叫“趁景”。

“趁景”有一套默认的礼数。趁景龙船在即将进入龙船景时,船上的长老会示意船员放鞭炮,这是要告诉对方:“老表,我们来了”。此时,主人会擂鼓回应,然后派一年长男性在渡头或岸边挥动草帽,示意龙船上的“老表”上岸“饮啖茶,食块饼”。

“每条村的特色不同,我们可以从鼓、旗、船等地方辨别出来。有的船上也会写上村名或者旧时的宝号,我们猎德的宝号就是‘神龙’和‘飞龙’。”一名猎德龙舟老艄公告诉记者。

农历立夏刚过,绿油油的禾苗茁壮成长,迎着微风吹拂,翻着绿浪。正值红彤彤岭南佳荔枝压弯枝头,荔熟蝉鸣,心旷神怡,又迎来了热闹的广府民间民俗——五月端午龙船节。

龙船帖

龙船景点是约定俗成的,基本上沿用百数十年不变。以广州地区为例:五月初一新洲景,五月初二官山景(即现在大学城河面),五月初三天河车陂景,五月初四番禺新造景,五月初五杨箕(寺左,寺右)景。现在因水流水闸关系有所改动,这样就通过龙船帖通知有关乡村龙船组织。由该村父老带上请柬亲自前往邀请,这个招景请柬就叫做“龙船帖”。龙船帖还有另一个作用:在龙船互访时会交换龙帖,交换而来的龙船帖会张贴在公众处或祠堂显眼地方供村民观看,展示多少龙船探亲访友。

各村村民之间交换龙船帖

交换的龙船帖公告栏

端午龙船节,各乡村龙船忙于互相探访,俗称“探亲”活动。江河面上天天会遇到穿梭往来的龙船,非常热闹。龙船间自然发展一套龙船相遇的礼节叫做“擂锣”,就是用擂锣的声音无节奏地密敲锣声向对方打招呼,对方龙船也擂锣表示友好,这一呼一应称之为“擂锣”。这样一个小常识引伸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一句口头语叫做“互相擂锣”,可以理解为互相理睬的意思。

龙船旗语

龙船旗语是用来联络,指挥龙船行进中的信号以及与龙船上的梢公(舵手),鼓手联系信号。

龙船竞渡时岸上,河面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哨声、吆喝声不断,龙船头,尾要协调一致就需要旗语联络统一行动。

龙船头指挥的叫“头旗”,龙船尾指挥的叫“尾旗”。头旗、尾旗指挥旗语相同,鼓手看旗手扒,桡手听鼓手鼓点用力扒行或是闸水暂停。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旗语:

左转弯——旗手手执小旗指向左面方向。

右转弯——旗手执小旗向右方向指点。

暂停——旗手手执小旗高举向直画圆圈。

转身——旗手手执小旗向上横画圆圈并用口令叫扒桡手转身。

珠江水乡河网多而复杂,河深且有暗礁石或急流,乡村河涌拐弯抹角,旗手要熟悉水流情况,明确判断指挥前方水道情况,使龙船选择有利的方向安全顺利通过,旗手就是聪明指挥员。

端午龙船活动是一个集力量、常识体现与协调活动的集合体。

农历五月端午节除了扒龙船、看龙船竞赛外,广府人家总忘不了端午节的饮食文化,除了龙船饭,龙船饼外,还有家家户户准备的端午节龙船粽,俗称五月粽。五月粽是端午龙船节最普遍的传统节日食品。

吃龙船饼

家家户户包五月粽

农历五月初一,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裹粽的材料:糯米,豆类和腌制好的五花猪肉。裹粽用的包装材料是粽叶,蕉叶,竹叶和凤眼果叶。一是方便找到,二是不用去买。粽子形状有竹筒型、四角型和三角型。粽子裹好后放一只大锅煮里煮两、三个小时,粽子煮好后向邻居、附近亲友互相赠送互相品尝,其乐融融,尽显乡村间的友谊情结。(2022年6月)

来源丨广东省文化学会何媒工作室

作者丨谭鉴洪

责编丨何金德

关于“广州端午节龙舟赛事信息汇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3)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端木莆泽的头像
    端木莆泽 2025年08月17日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端木莆泽”

  • 端木莆泽
    端木莆泽 2025年08月1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广州端午节龙舟赛事信息汇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广州端午节龙舟赛事信息汇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端木莆泽
    用户081701 2025年08月17日

    文章不错《广州端午节龙舟赛事信息汇总》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周丽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