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养正的逝世

网上有关“杨养正的逝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杨养正的逝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89岁的杨养正2010年12月7日因肺部严重感染、心功能衰竭入院治疗。2010年12月16日下午5时25分,八百壮士”中最后一位幸存者杨养正,在重庆中国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与世长辞。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灵堂里播放的不是哀乐,而是《大刀进行曲》。激昂而悲壮的乐曲,让人心中一凛,也串起了这位刚刚过世的96岁老人的人生。

杨养正,生于1914年,于2010年12月16日辞世。当年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至此成为绝唱。 灵堂设在南岸区弹子石祥和人家小区,老人生前居住的地方。早晨8时,香烛已经插满香盆。亲属们说,从前晚搭好灵堂,一夜都不断有人赶来悼念。 拿来《大刀进行曲》伴奏带的,是重庆关爱老兵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者。他们还送来了央视为老人拍摄的纪录片。站在老人遗像前,几名志愿者大声唱起了《八百壮士歌》:“中国不能亡……中国一定强!” “这是父亲最爱唱的歌。”大女儿杨庆玲说,志愿者们经常来看望父亲,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名志愿者告诉记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都是通过网络组织起来,为抗战老兵们送去一点温暖。 昨日,亲戚、邻居、战友后人,还有上百名陌生人,全国各地赶来的悼念者挤满灵堂。灵堂里的花圈上,可以看到来自天南海北的缅怀: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八百壮士王文川后人、中国远征军四川联络组全体老兵、全体上海志愿者…… 下午4时,又有一批网友赶来。24岁的董浩是一名中学教师,在网上看到消息后,专程从长寿赶来悼念。“杨老在了解历史的人心中,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个象征家国情怀的图腾。”他眼角含泪。 傍晚,张自忠将军警卫员曹廷明来到杨老灵堂前,三鞠躬,三炷香,献上了自己的悼念之情。曹廷明和杨养正同年,同样是抗战老兵,这些年,他一直关注着全国幸存老兵们的动向。得知杨养正去世的消息后,他从沙坪坝家中赶来悼念。 晚上,又有数十名志愿者赶来。全场合唱《八百壮士歌》和《大刀进行曲》,令人动容。 杨养正是个英雄。无私,忘我,无所畏惧,和普通人一样有爱,但他爱的唯有家国民族。我们敬佩他,邻居说怕他,儿女对他充满崇拜。只有妻子赵孝芳明白,这个相伴66年的男人内心的爱与孤独。365天,两人没有哪一天分开超过3小时。 “以后,再也听不到他喊老太婆了。说好要一起走的,他没等我。他一天也离不开我,现在先走了,他一个人怎么办?”赵孝芳流着泪说。抗战胜利第二天结婚“那是他的心结,我必须等到这一天” 赵孝芳已经84岁了。因为心脏不好,已在武警医院治疗了好几个月。 昨日中午,在医院输完液后,她来到灵堂,默默地坐在一个角落。见有人来悼念,就握着别人的手,脸上挤出笑容,还主动开口聊天。 1944年,赵孝芳还是个18岁的小姑娘,念文德女中,漂亮又进步。姐姐在长寿桃花街上开小卖部,她经常去那里帮忙。小卖部旁边是长寿第九残废教养院,她发现有个男人经常来买东西,总是偷偷看她。“1.8米的高个子,很帅。”就这样,她认识了这个独眼的“八百壮士”。 1945年8月16日,日本投降第二天,两人举行婚礼。之前两人曾约定,日本鬼子一天不走就一天不结婚。 “那是他的心结,是他生命中最大的爱,我必须等到这一天。”她说。独眼叔叔是一个英雄“他不苟言笑,只有我明白” 51岁的张茂周从小和杨养正夫妇住在一个院子里。小时候,他有些害怕那个独眼的叔叔。 成年后,他才知道这个人是个英雄,和他崇拜的董存瑞一样。再看见杨养正时,他主动聊天,想听到英雄的故事。但每次老人总是紧紧地牵着赵孝芳的手,沉默着。 “有啥好说的,他不苟言笑,只有我明白。”赵孝芳说,在家里,老头子每天都抱着收音机。听到中国经济好了,运动会得了金牌之类的消息,他会兴奋得大声唱歌,一整天都精神百倍。有时候,他又会静静坐在窗前,半天不说一句话。她知道,他的思绪又回到了1937年的上海,那个被子弹击中的夜晚。入院后不能天天见面“说好要一起走,他没等我” 今年11月26日,赵孝芳在武警医院住院,杨养正也病倒了,医院特地把两人安排到一个病房。 “虽然病着,但他很开心,因为可以时时刻刻和我在一起。”赵孝芳说,12月7日,因为肺部严重感染、心功能衰竭,他转入新桥医院重症监护室。他看不见她了。 赵孝芳去探视过他两次。入院后第二天,见她来了,他紧紧地拉着她的手,埋怨为什么不能天天见面。“我明白他的心思,他害怕了,怕我不愿意陪他。”她说,她像哄孩子一般,反复说:“听医生的话,等转到普通病房了,我就天天陪在你身边。”他艰难地笑了。 第二次探视,他已经不能说话。紧紧握住她的手,双手已经浮肿。 现在,他先走了。“说好要一起走,他没等我。他一天也离不开我,他一个人怎么办?”赵孝芳流泪了。

还记得这位在天安门前敬礼的最年长抗战老兵吗?

他走了!

4月27日清晨5点多,参加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最年长参阅抗战老兵陈廷儒在苏州逝世,享年104岁。

2015年,他参加了胜利日大阅兵,通过天安门时他庄严敬礼的画面,感动亿万人。

今天(4月29日)上午9点半,陈廷儒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苏州殡仪馆举行。让我们点烛,送老人最后一程。

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举行

今天的苏州殡仪馆告别大厅庄严肃穆。厅两边挂着挽联:千里沙场为人民北战南征,百岁人生书不尽乾坤壮丽。高度概括和肯定了陈廷儒老人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大厅中央,悬挂着陈老的遗像,那是两年前陈老参加抗战胜利日大阅兵时,军报记者专门为他拍摄的。照片上的陈老精神矍铄,笑容满面,身着崭新的阅兵专用军装,左臂上的“ 新四军 ”标识格外引人注目,表明这名慈祥的长者,曾经是九死一生的民族脊梁。

大厅四周,摆满亲属和生前好友,各界群众和单位送的花圈,江苏省军区和苏州市四套班子送的花圈摆在显目位置,充分说明陈廷儒老人在部队官兵和苏州人民心中的地位。

上午9时30分,陈廷儒老人遗体告别仪式在低回的哀乐中正式开始。近百名亲友,部队官兵代表和各界群众代表肃立默哀,向陈老遗像三躹躬。干休所领导介绍陈廷儒同志生平,代表组织对陈老光辉一生给予高度评价。陈老的长子陈晓平代表亲属答谢各级组织、领导和亲友,对老人及家人的照顾,表示一定继承和发扬父亲留下的宝贵精神,传承好家风,沿着父亲和革命老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进

与陈老永别之际,大厅里悲哭声一片,大家含泪瞻仰陈老遗容,向安卧在鲜花翠柏中的陈老遗体躹躬告别……

陈老遗孀和长子泣泪向老人告别

一名自发前来送别陈老的李姓中年男子说,陈老是苏州人心目中的老英雄、“大明星”,从前年大阅兵开始,他就关注陈老,喜欢陈老。惊闻陈老逝世,他们一家人都很难过,从新闻中得知今天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特意赶来送陈老最后一程,向抗战老兵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老兵不死,精神永存!

抗战老兵陈廷儒生平

陈廷儒1914年1月出生于江苏涟水,1939年9月入伍,1942年9月入党,生前为苏州军分区第五干休所正师职离休干部,是苏州军分区首位百岁老人。

78年前,时任小学校长的陈廷儒,面对日寇的野蛮入侵,挺身而出,毅然参加了***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踏上抗日救亡的道路,并因为文化程度较高,很快成长为部队骨干。

与新四军三师老战友合影

抗日战争期间,他历任涟水县抗日游击队基干队长、中队长、连长,区委书记兼区长,领导抗日群众,在敌后战场与凶残的日寇展开殊死搏斗,自己九死一生,亲人也因受到牵连被敌人残忍杀害。

解放战争期间,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北兵团政治部秘书、科长,参加了淮海、渡江、炮击金门等重大战役战斗,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福州军区解放前线报社副社长、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福州警备区顾问等职,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2015年9月3日,已是102岁高龄的陈廷儒作为抗战老兵代表,参加了举世瞩目的胜利日大阅兵。

因为年龄最长,陈廷儒被安排在老兵方阵第一车、第一排、第一座,引起全国人民广泛关注。

陈廷儒在通过天安门时庄严敬礼的画面,深深感动了亿万观众,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脑海中。

陈廷儒生前故事

2015年8月底,陈廷儒老人接受《解放军报》记者采访。

2015年8月底,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之际,军报记者有幸采访过这位饱经战火洗礼的老人。谈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他说,一定要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陈廷儒的家位于姑苏古城东南隅,院落不大,布满花草盆景,错落有致,井井有条。满目郁郁葱葱,一下子冲淡了盛夏的暑气,给人宁静舒适的感觉。

陈老中等身材,略显清瘦,风度儒雅,谈笑风生。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一位饱经战火洗礼的百岁老人,能够有如此康健的体魄。

作为年龄最长的参阅抗战老兵,陈老身上有什么不平凡的故事?话题自然而然地从70多年前的那场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打开。

日本鬼子来了,小学校长当不成了

1914年1月,陈廷儒出生在苏北涟水县胡集区姜垛村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因父亲早逝,家中兄弟姐妹多,生活艰难,陈廷儒打小被过继给伯父当儿子。

伯父对聪明伶俐的陈廷儒甚是疼爱,省吃俭用供他上私塾读书学文化,期盼他日后能出人头地。陈廷儒没有令亲人失望,以优异的成绩从程集高小毕业,1933年顺利考入省立运河乡村师范学校学习,后毕业分配到胡集小学任校长。

“说是校长,其实手下没兵,我既任校长同时也是任课老师。”谈起当校长的经历,沉浸在回忆中的陈老笑了起来,“我热爱这份教师职业,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那是一段充实而又快乐的时光。”

可惜当校长时间不长,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断传来的国土沦丧、老百姓家破人亡的消息,令年轻的陈廷儒痛心疾首,同时也感到了一介书生、报国无门的痛楚。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策略,国军节节败退,很快战火燃烧到陈廷儒的家乡。日军从连云港一路南下,几乎没有遇到激烈抵抗,1939年初春,涟水县城沦陷。兵荒马乱的年代,许多学生随家长逃难去了,陈廷儒也没有心思教书了。这个时候,国民政府涟水县教育部门以不专心工作为由,把他这个校长免职了。

“国家都要灭亡了,还谈什么好好工作?”陈老说,“免职了也好,正好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今后的路怎么走。”

不当亡国奴,毅然参加党的地下抗日武装

日军的凶残,加之国民政府不正面抵抗,使许多国人看不到希望,许多人离开家乡逃难退向大后方。刚开始,陈廷儒也曾产生退到大后方谋生的念头。但内心强烈的不想当亡国奴的痛苦,最终打消了他的这一消极想法。“不抗日就没有好日子过,不抗日就得当亡国奴!”

这个时候,在涟东地区出现了一支抗日游击队。这是一支30人的抗日武装队伍。后来陈廷儒才知道,这支队伍是***领导下的独立抗日中队,是我党利用国民党一个思想进步的区长手下30人的区保安队名额组建的,主要任务是在敌占区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组织群众抗日。中队白天不活动,一到晚上,就有计划地到偏远农村向群众宣传抗日思想,教唱抗日歌曲。

听了党的抗日宣传后,陈廷儒受到巨大的触动,明白了很多道理,思想发生很大的转变。后来又学习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理论,感到组织群众全民抗战是个可行的办法,从而看到了抗日救亡的希望。

“谁都不想当亡国奴,老百姓抗日的决心是一致的,把群众组织起来在敌后开展抗日斗争大有可为。”陈廷儒毅然决定参加了党的抗日武装组织,并且因为文化程度较高,很快成长为抗日宣传的骨干。

回忆起那段搞地下抗日宣传的经历,陈老神采飞扬,“我们一般是晚上运动到一个村,先派岗哨把村子的所有进出路口封住,只许进人、不许出人,以防走漏风声遭到敌人偷袭。”

陈老说,向群众教唱了许多抗日进步歌曲,很多现在都记不清了,但一提到著名的《大刀进行曲》,陈老还是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当了区长遭报复,伯父被鬼子残忍杀害

国民党军队撤离涟水县后,独立中队的抗日活动也就公开化了。1940年,新四军三师黄克诚部来到苏北,领导敌后抗日斗争。涟东抗日游击队也发展壮大起来,很快达到300多人的规模,在涟水地区有了较大的影响。

陈廷儒也很快成长为基干队长、中队长、总队七连连长。1942年,陈廷儒光荣地加入中国***。不久,他被任命为李集区区委书记兼区长,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日伪军屡屡遭到新四军游击队的袭扰,汉奸分子也常被秘密镇压。吃了亏的日伪军把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身为新四军区长的陈廷儒自然成了日伪军的重点剿杀目标。

有几次,鬼子下乡扫荡,都把陈廷儒所在村作为重点清扫对象。但由于新四军早有防备,加之群众警惕性高,鬼子虽然来势汹汹,但都扑空无功而返。

1943年春天的某个早晨,陈廷儒因公事没在村里。日伪军200多人在叛徒的带路下,悄悄摸进村子里,很快把村子包围。一伙敌人直扑陈廷儒家中,野蛮地踹开院门,搜捕新四军干部。陈廷儒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伯父被敌人当场残忍杀害,有几名民兵被敌人掳走,不久后也被日军残暴屠杀。

得到消息的陈廷儒无比伤心,想起伯父对自己亲如父亲,他再也忍不住放声恸哭起来……

跟随大军一路向南,事业爱情双丰收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伟大的抗战胜利。

由于当时农村信息极度闭塞,等陈廷儒他们得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已经过去几天时间了。“大伙儿特别开心,虽然条件有限没有搞隆重的庆祝仪式,但想起一路走来,冒着枪林弹雨,牺牲无数先烈,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当然高兴!”提到当年获悉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情景时,陈老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据陈老回忆说,“抗战胜利前夕,常常看到头顶有美国盟军的飞机飞往日本方向去执行轰炸任务,我们知道,抗战的形势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扭转,日伪军如同秋后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

抗战胜利后,陈廷儒所在部队被编入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他先后任苏北兵团政治部秘书处秘书、第十兵团政治部秘书科科长,参加了解放战争之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解放福建、炮击金门等重大战役战斗。建国后,他先后任福州军区政治部解放前线报社副社长,福州军区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福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莆田军分区副政委,福州警备区顾问。195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在福州军区政治部机关工作期间,一名聪慧美丽的苏州姑娘、女干部程璧珍义无反顾地爱上了陈廷儒。他们恋爱、结婚、生子,相濡以沫,甜蜜恩爱60多年。

1981年,陈廷儒离休,与夫人一起回到“天堂”苏州休养。他们一个酷爱书法,一个喜爱画画,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安享晚年。他们生活简朴,热心公益事业,关心下一代成长,经常给青少年学生讲革命传统。

谈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陈老说:“抗日战争损失太大了,年轻人要铭记历史,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努力振兴中华!”

陈老,一路走好!

关于“杨养正的逝世”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劳新霞的头像
    劳新霞 2025年08月14日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劳新霞”

  • 劳新霞
    劳新霞 2025年08月1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杨养正的逝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杨养正的逝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89岁的杨养正2010年1...

  • 劳新霞
    用户081408 2025年08月14日

    文章不错《杨养正的逝世》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周丽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