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网上有关“为什么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勃拉姆斯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是汉堡一个低音大管乐师的儿子,早年曾师从戈塞尔、马克逊学钢琴。其家庭生活和贝多芬不同,虽然贫寒,却仿佛很幸福。勃拉姆斯原打算成为乐队演奏员,但不久即显示出钢琴方面的才华,父母盼他成为钢琴神童,这一野心遭到勃拉姆斯之师戈塞尔的反对。由于家贫,勃拉姆斯15岁就在小酒店演奏,还编写一些娱乐性小曲。

勃拉姆斯一生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的赏识与支持。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就对舒曼的夫人克拉拉产生了远远超过了友谊的感情。1853年舒曼在《音乐新报》发表《新的道路》一文,热情推崇勃拉姆斯,尽力提携这个德国音乐界的后起之秀。因此,勃拉姆斯对舒曼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1855年,当他开始写作《c小调钢琴四重奏》时,舒曼已经进了恩德尼希疯人院。在照顾克拉拉的日子里,勃拉姆斯和她的关系更为密切了,但这也越来越使他感到这种爱情是不正当的,因为他对舒曼像对父兄一样尊敬。从道义上说,他对克拉拉的爱更是不可容许的,何况克拉拉比勃拉姆斯大了14岁,而且这种爱也不可能填补克拉拉失去舒曼的精神缺憾。感情和理智的冲突日益尖锐,使勃拉姆斯在精神上感到莫大的痛苦。勃拉姆斯同克拉拉·舒曼的友谊是终生的,而且当克拉拉·舒曼在1896年去世以后,勃拉姆斯也只再活了一年。

1857年起勃拉姆斯任利佩·德·特莫尔德亲王的音乐指导,这只占用了他的部分时间,因此这时期勃拉姆斯得以创作两首管弦乐小夜曲,即《g小调钢琴四重奏》的第一稿,并写完《d小调钢琴协奏曲》。1858年至1859年勃拉姆斯在代特莫尔德担任合唱指挥,这对他后来的合唱曲写作甚为有益。汉堡始终是他的主要居住地,一直到1863年应邀担任维也纳合唱团指挥为止都是如此。在这以前不久,勃拉姆斯谋求汉堡爱乐乐团指挥之职而未能成功,因而接受维也纳的聘请,此后即在奥地利首都度其余生,只在巡回演出及节假日时返回汉堡。1865年其母去世,这对于1857年以来他一直在写作的《安魂曲》的一部分有所启发。这部作品完成于1868年,歌词取自路德的德译本《圣经》。1872年勃拉姆斯被任命为维也纳音乐之友社的艺术指导,以接替鲁宾斯坦。1858年,他爱上了女中音歌手冯·西博尔德,但这次恋爱也没有成功,他不得不再一次陷入痛苦的世界。

1864年,勃拉姆斯在汉堡遇见了一个维也纳的青年女歌手,名叫贝尔塔。奥地利姑娘特有的温柔妩媚和天真烂漫,比起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北方姑娘来,自有一种神秘的魅力。贝尔塔令他一见钟情了。从她身上,勃拉姆斯感到他注定要终老于此的奥地利的土地是那么可爱。他曾跪倒在格累台纳夫人面前,求她发出邀请,让他和这个姑娘会面。他和贝尔塔的爱是两厢情愿的,但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却遭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贝尔塔嫁给了法柏先生。

1871年勃拉姆斯写作了《凯旋之歌》,献给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俾斯麦,在《c小调第一交响曲》中对此也有表现,后因对德国统一后的严酷现实感到失望,勃拉姆斯在1885年完成的《第四交响曲》等作品中流露明显的消极因素。1875年,勃拉姆斯离开音乐之友社,在海德堡附近度假时写作《第一交响曲》。勃拉姆斯作为贝多芬之后的交响曲作家,严肃认真地负起了他的责任。《第一交响曲》在他20余岁时即已开始创作,直到43岁方告完成。该曲在卡尔斯鲁厄首演后,很快就被誉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1896年他出席了在波恩举行的克拉拉·舒曼的葬礼,这次旅行损害了他久已衰退的健康,经诊断肝已硬化,翌年逝世。

勃拉姆斯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其作品古典风格与浪漫风格并重,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主导风格,然而带有自己的特点。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为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90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他还作有200余首歌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他的4部交响曲有很深的音乐造诣,其中《第一交响曲》和《第四交响曲》最为有名,他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也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作品。

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为一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作曲家,并没有过多地表现出浪漫主义作曲家的气质,更多的却是继承了古典乐派的传统和风格,力图追随贝多芬那种严肃深刻的内涵和严谨完美的形式。他于1876年创作的《第一交响曲》就表现出了这种艺术创作趋向。这部交响曲无论是在总体构思、结构原则,或是在音乐风格和音乐主题上都比较接近贝多芬的交响曲。尤其是这部作品体现出了贝多芬音乐中那种通过斗争而取得胜利、获得欢乐的音乐逻辑。德国钢琴家兼指挥家封·彪罗把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称作“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其用意就是借此强调勃拉姆斯对浪漫主义作曲家创作经验的摒弃,对贝多芬传统的继承。

勃拉姆斯的21首《匈牙利舞曲》算得上是脍炙人口了,尤其是其中的第五首,即使是平时不听古典音乐的人也一定听到过。其实这21首舞曲几乎每首都十分精彩,经常作为音乐会演出的加演节目。也许是受匈牙利的吉卜赛人影响,《匈牙利舞曲》曲调狂放不羁,自由纵横,跌宕起伏,与中正平和之声大异其趣,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听起来才觉得十分美妙。无论曲子中抒发的情调悲伤也好,快乐也好,线条都是奔放明快的,让人有一种冲动,要和一位美丽的吉卜赛少女一起纵情舞蹈。

小提琴十大协奏曲

这首《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11年。乐曲充分发挥了帕格尼尼独特的技巧,是一首具有巨匠风格的精品协奏曲。曲中充满了意大利民间音乐的风格,展现出如歌般优美的旋律。但音乐本身并不特别深奥,也非常单纯。

乐曲刚一开始就让听者得到一种厚实的乐队效果,低音大鼓雄浑低沉,小提琴声不慌不忙地扬起,从容不迫。在舒缓的旋律中,帕格尼尼的醇厚感情和浓郁滋味涤荡着人的心灵。那种亚平宁半岛所特有的东西,像橄榄油一样澄澈,那既厚又稠的情感被和盘托出,并一再地凸现。

1、《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乐曲作品。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6年,是作者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

2、《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德国作曲家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

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

4、《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德国作曲家约翰奈斯·勃拉姆斯作于1877至1878年,是作者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

5、《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号称小提琴鬼才的意大利作曲家尼科罗·帕格尼尼作于1811年。作者一共写了十数首以小提琴主奏,并加入管弦乐的乐曲,其中小提琴协奏曲至少也有六首以上,但经印刷出版的小提琴协奏曲则只有两首。

6、《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卡米尔·圣-桑题献给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的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它创作于1880年,翌年这位西班牙小提琴大师在家举行的私人音乐会上首演此曲。

7、《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由马克斯·布鲁赫(Max Bruch)收藏于《国家图书馆》的一部专著文献类型作品。该作品2008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8、《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早期作品。该乐曲最早完成于1903年,几经修改最终于1905年出版,同年在柏林首演。

9、《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维尼亚夫斯基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

10、《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布鲁赫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

关于“为什么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7)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岚醉旋的头像
    岚醉旋 2025年09月13日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岚醉旋”

  • 岚醉旋
    岚醉旋 2025年09月1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为什么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 岚醉旋
    用户091311 2025年09月13日

    文章不错《为什么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周丽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