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柳树镇的经济状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柳树镇的经济状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1亿元,其中农业1.34亿元,企业产值3.26亿元。全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沱牌酒厂,推动着镇域经济跨跃式发展。个体工商企业达2553户,从业4300余人。粮食总产量25138吨,生猪出栏55000头,存栏18000头,集市贸易成交总额2.6亿元,财政收入总额5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
在该镇企业打工的6000余人,工资总额2400万元;外出务工6150人,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新疆、西安、成都等地,收入总额约3500余万元。
依托粮油、生猪、蚕桑、棉花等传统产业,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先后建成了规模种养业生产基地,其中3个村规模养殖肉牛,5个村规模种植蔬菜,4个村规模养鸭,3个村规模种植花生,2个村规模种植葡萄,生姜、白芷、杜仲、丹参等。
射洪县柳树镇针对春早春旱现状,在早字上做文章,在旱字上下功夫,争取抗灾夺丰收的主动权,重点抓好旱粮作物,关键抓好春玉米生产,力求早育多育多种多栽,确保栽满种尽。
一是早育早栽,以早制旱。大春玉米在2013年3月5日已育90%以上,预计3月15日前移栽结束;水稻旱育秧播种安排在3月下旬,湿润覆膜撒播育秧安排在2013年3月25日-4月5日,两段育秧种子上盘安排在3月下旬,4月5日前寄插结束;红苕11800亩已全部殡种,做到苗足苗壮,壮藤早栽;棉花已作好苗床准备,在2013年4月1日-4月5日育苗结束,4月底-5月上旬移栽进地。
二是大力推广抗旱高产良种。玉米重点推广科源玉6号、中正3号、中正4号等抗旱性较强、产量潜力大的中熟或中迟熟品种;水稻重点推广富优1号、Ⅱ优H103、内香优3等高产优质抗病良种;红苕主要推广南薯系列品种;花生推广天府13、14号;棉花重点推广川杂14号、渝杂2号。
三是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因地制宜,以旱制旱,大力发展旱粮作物。主动扩大春玉米、积极发展冬大豆、大力发展秋洋芋等耐旱作物,把高塝望天田、漏水田、干湾子和无水源保障的两季田改作旱地,一律不准育种水稻。
四是以调制旱,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依托龙头企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发展果蔬、药材、蚕桑、棉花四大耐旱经济作物。依托清见桔橙公司,在二台土以上积极发展经济果林,实施好5000亩优质水果产业工程,建设优质杂柑基地3000亩,已栽水果2000亩;依托顺坤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抓好500吨蘑菇种植工程,力争蘑菇种植面积达到100亩;积极建设好4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落实1500亩,丰富菜篮子。依托隆泰丝绸公司,实施好5000担蚕茧工程,新建高产优质桑园500亩。依托棉麻公司、棉研所实施好5000亩抗虫杂交棉工程,力争产棉达350吨。依托遂宁银发公司,抓好白芷GAP基地建设,已发展白芷2000余亩。
五是以科技制旱,实现科技避灾减灾。大春玉米推广肥团独籽保温育苗,地膜覆盖移栽,全镇玉米地膜栽培面积达到5500亩,占30%;水稻推广旱育秧,实行宽行窄株多蘖移栽,全镇旱育秧种植面积力争达到4000亩,占70%以上;红苕推广地膜保温育苗,做到种足园宽,壮藤早栽;棉花推广肥团或方格独籽盖膜育苗,宽等行移栽,并套种花生或实行棉花、玉米分行带作。镇上重点打造绵渝路1000亩大春玉米抗旱增收科技示范带,其中重点在白石村8社示范100余亩,以大示范促大带动,其他各村落实50亩以上的科技示范片,以此推动全镇大面积落实科技制旱措施。
六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调配、节约用水,做到合理调度水源,确保大春生产用水需求。全镇应蓄水50万方,已蓄20万方,计划提灌水30余万方。
1992年9月行政区划变动时,将原柳树乡、新民乡、文风乡合并为柳树镇。
2010年省人民政府同意将柳树镇更名为沱牌镇。
面积7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2085亩,总人口7万余人,总户数近2万户;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棉花、油料、小麦、红苕、玉米、生猪、禽蛋、水果、蔬菜等。该镇是县域工业和经济重镇,农业产业化程度非常高,2013年镇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约占全县三分之一),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24元;该镇党委书记张志告诉记者,国内有酒都、酒城的说法,但并未有酒乡,因此,该镇计划建成产城一体的酒乡绿城,带给四方游客不一样的淳朴文化。 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1亿元,其中农业1.34亿元,企业产值3.26亿元。全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沱牌酒厂,推动着镇域经济跨跃式发展。个体工商企业达2553户,从业4300余人。粮食总产量25138吨,生猪出栏55000头,存栏18000头,集市贸易成交总额2.6亿元,财政收入总额5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
在该镇企业打工的6000余人,工资总额2400万元;外出务工6150人,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新疆、西安、成都等地,收入总额约3500余万元。
依托粮油、生猪、蚕桑、棉花等传统产业,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先后建成了规模种养业生产基地,其中3个村规模养殖肉牛,5个村规模种植蔬菜,4个村规模养鸭,3个村规模种植花生,2个村规模种植葡萄,生姜、白芷、杜仲、丹参等。
该镇针对春早春旱现状,在早字上做文章,在旱字上下功夫,争取抗灾夺丰收的主动权,重点抓好旱粮作物,关键抓好春玉米生产,力求早育多育多种多栽,确保栽满种尽。
一是早育早栽,以早制旱。大春玉米在3月5日已育90%以上,预计3月15日前移栽结束;水稻旱育秧播种安排在3月下旬,湿润覆膜撒播育秧安排在3月25日-4月5日,两段育秧种子上盘安排在3月下旬,4月5日前寄插结束;红苕11800亩已全部殡种,做到苗足苗壮,壮藤早栽;棉花已作好苗床准备,在4月1日-4月5日育苗结束,4月底-5月上旬移栽进地。
二是大力推广抗旱高产良种。玉米重点推广科源玉6号、中正3号、中正4号等抗旱性较强、产量潜力大的中熟或中迟熟品种;水稻重点推广富优1号、Ⅱ优H103、内香优3等高产优质抗病良种;红苕主要推广南薯系列品种;花生推广天府13、14号;棉花重点推广川杂14号、渝杂2号。
三是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因地制宜,以旱制旱,大力发展旱粮作物。主动扩大春玉米、积极发展冬大豆、大力发展秋洋芋等耐旱作物,把高塝望天田、漏水田、干湾子和无水源保障的两季田改作旱地,一律不准育种水稻。
四是以调制旱,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依托龙头企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发展果蔬、药材、蚕桑、棉花四大耐旱经济作物。依托清见桔橙公司,在二台土以上积极发展经济果林,实施好5000亩优质水果产业工程,建设优质杂柑基地3000亩,目前已栽水果2000亩;依托顺坤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抓好500吨蘑菇种植工程,力争今年蘑菇种植面积达到100亩;积极建设好4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落实1500亩,丰富菜篮子。依托隆泰丝绸公司,实施好5000担蚕茧工程,新建高产优质桑园500亩。依托棉麻公司、棉研所实施好5000亩抗虫杂交棉工程,力争产棉达350吨。依托遂宁银发公司,抓好白芷GAP基地建设,已发展白芷2000余亩。
五是以科技制旱,实现科技避灾减灾。大春玉米推广肥团独籽保温育苗,地膜覆盖移栽,全镇玉米地膜栽培面积达到5500亩,占30%;水稻推广旱育秧,实行宽行窄株多蘖移栽,全镇旱育秧种植面积力争达到4000亩,占70%以上;红苕推广地膜保温育苗,做到种足园宽,壮藤早栽;棉花推广肥团或方格独籽盖膜育苗,宽等行移栽,并套种花生或实行棉花、玉米分行带作。镇上重点打造绵渝路1000亩大春玉米抗旱增收科技示范带,其中重点在白石村8社示范100余亩,以大示范促大带动,其他各村落实50亩以上的科技示范片,以此推动全镇大面积落实科技制旱措施。
六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调配、节约用水,做到合理调度水源,确保大春生产用水需求。全镇应蓄水50万方,已蓄20万方,计划提灌水30余万方。 1995年被国家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8、1999年连续荣获“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先进”称誉。全镇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光纤电视网络已覆盖所有村社。城镇区依托沱牌抓发展,已建成“四纵四横”棋盘框架主街道大格局,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镇内有市级重点中学1所,镇中3所,镇小5所,入学率100%,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卫生院3所,村级医疗站25个,医疗点12个。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占镇人口35%。 该镇柳树中学创建于1956年,前身为“射洪县第二初级中学校”,1970年开始办高中,198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高级完全中学,1985年成为遂宁市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3年被省教厅命名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占地156亩,建筑面积60000多平方米,至2010年学校有高中教学班66个,初中教学班22个,在校学生人数6200余人。共有教职工328人,其中专任教师297人。从2000年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学校共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先后修建了高规格的教学楼、学生食堂、学校建立了多功能柳园电视台、校园网络、闭路电视系统,语音调频系统,摄录编系统,课堂演示系统,现代远程教育站,拥有高规格现代的演播室、微机室、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备课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和标准化的4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
学校高楼林立,花木成荫,“花园式、生态型”的布局,结合众多人文景观,使学校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清新、高雅。“遍地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清晨书声朗朗,入夜灯火辉煌。三春桃李争艳,九月金桂飘香,盛夏红莲碧藕,隆冬红梅苍松,更有沱牌酒城毗邻,涪江十里长堤风景如画,真可谓四季风光秀美,鸟语花香。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好地方! 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一手抓招商引资。作为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产地,沱牌镇正倾力打造中国白酒第一镇,佳禄水泥、金川生物食品、九次方木业等招商项目先后落户沱牌工业园区。目前,入驻沱牌工业园区的规模企业已达10家。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55元,区域GDP从2007年的20亿增长到2009年的50亿。
关于“柳树镇的经济状况”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受军”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柳树镇的经济状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柳树镇的经济状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2001年全镇工农...
文章不错《柳树镇的经济状况》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