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大鸿拳的大洪拳名人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鸿拳的大洪拳名人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张健,生于清乾隆51年(1786年),卒于清同治4年(1865年) ,享年78岁,江苏丰县顺河乡仇庄人。张公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忙时健公的父亲张士义靠耪二八维持生活,冬闲公10岁就随父亲磨豆腐为生计,以补家人生活之炊。
清嘉庆5年(1800年)秋后,拜李泰为师习三晃膀大洪拳法。从李师习武13年,深得真传,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大洪拳的套路、功理和技法,深受李师青睐!李泰师,河北恩县甜水铺人,他武功高强,清嘉庆年间任大清皇宫禁卫武教头,其间他被奸党陷害,诬其谋反。帝传旨捉拿,李泰拒捕,立反午门,单掌劈狮,夺出京门,从此以化缘隐身度日。因其夺出京门,与清兵交战中一臂受伤,落下终身残疾,故武林掌故中有“独臂李泰下鲁南”之说。
独臂李泰,人称“单胳膊李泰师”,1799年11月渡黄河南下,逃难于江苏省丰县城北顺河乡仇庄村,先栖身在村西一个破土地庙里,后又住到仇庄东三关庙里,以配制丸药行医为生,有时也给大户打打短工。第二年麦收时,他与本地一个叫张士义的穷人同在仇庄北半里路的唐庄黄元益家打短工,俩人成为挚友。后来张姓短工得知李泰精通武艺,便说服黄家财主给李泰资助,黄元益拿出300斤黄豆,请他收徒授艺。他先后收下徒弟18人,其中卓有盛名的有“董存益的枪,黄本正的棍,王朝选的短打不用问,张健的剑术最著论”他所授徒弟中尤以张健尽得其真传。
清嘉庆17年(1812年)秋,李泰打探到,追捕他的紧风已过,官兵无意再追捕他,他便想回家探亲,众徒再三挽留,但也知师父离家已久,思乡心切,挽留不住,只好筹资为师送行。李泰临行前,将弟子召集面前,嘱咐道:“你们师兄弟中,家境最差的要数张健,为了让张健能有口饭吃,今后传艺业之事唯可张健!”
次日行程,师兄弟们送师数里,师父吩咐他们几人先回,唯命张健再送一程。师徒二人晓行夜宿,来到黄河渡口边,寻了一家客店住下,在此住了十余日,每天早、晚李泰将张健领进河边树林隐蔽处教他武功秘法,把大洪拳的绝招用法和秘法口诀倾囊传授,并将自己多年的武功秘药和拳路谱牒交给了张健,待掌握纯熟,师徒垂泪分别。
李师走后,张公牢记恩师之训,日夜苦练功夫,认真钻研,使大洪拳功理、医法、技击融会贯通,达到精益求精。张健功成当时,尤其剑法无人匹敌,苏鲁豫皖武林界尊称其为“剑爷”。为不负师训,使大洪拳发扬光大,他首先在家乡开门收徒,第一期收了董堂董心朗、三官庙王朝选、三义村唐高武、五座楼李书勤、唐庄肖同志、北仇庄仇慎环、温寨蔡士杰,陆续又收了夏邑县陈金荣、五座楼李兴美等一批弟子……(张健的子张敬先,孙张振邦也是其传授,练的是童子功,后来也收了很多门徒)。张师对徒弟精心细致,每教一样功,先做示范分解动作,讲解心法口诀,让徒弟每个动作务必知其用意,他循循善诱,讲解示范,要求姿势正确,如有不正确者,反复纠正,直到正确为止,因此徒弟们武功都进步很快。
咸丰元年(1851年)秋,蟠龙决口,黄水横流,丰县遭灾,平地水深没膝,秋粮颗粒无收。墙倒屋塌,健公随众逃荒至夏邑县,乞讨度日,饱受风霜之苦,身染伤寒之疾,百日之久方愈。一天,陈家请了一位武师吴教头,杀鸡请客,鸡飞至房檐上,正巧张公从此过,大显身手,登房捉鸡,大家都很吃惊,陈家把张公请到家中热情款待。陈家武师吴教头不服,逼张比武,张师无奈,拳打吴教头,把武师击到在地。从此张师在陈家授徒,所授弟子中尤以陈金荣武功较好。张师苦练大洪拳功夫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地步,大、小、屈、伸、刚、柔、发、聚,神速自然,玄妙圆滑,如连绵之波浪;其功无极太极,太极无极,内有龙吟虎啸之形,外有排山倒海之力;其招变化无穷,隐现莫测,出手恰似饿鹰捕食;其势顺其自然,动如猛虎,静似绵羊,明武能迷眼。张健师乃三晃膀大洪拳传丰沛及周边之始祖,其洪拳技法之精,授业门徒之广,可称桃李周天,苏鲁豫皖从习者不绝于道,后世武术多出其门。 □安在峰
在丰县较有名气、影响较大的大洪拳名师不乏其人。欢口镇的曹用元先生,是现有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曹用元先生自幼得沛县、丰县、山东鱼台名师真传,勤学苦练大洪拳,亦有超越于常人的悟性,在大洪拳理论和散打技击、气功修炼等方面,有很深厚的造诣。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在80年以后的20多年来,走遍各地,寻访武术名家,学习、交流、切磋、印证,武术学养日益丰富。
其实我们丰县,是事实上的武术之乡。现在的丰县县城内,可谓是武术高手云集。马德保、孙超元、马培元等都是武学修养深厚的大洪拳老师,当然他们也都精通其他拳种。我建议,对丰县有名的大洪拳拳师,包括其他武术流派的有名拳师,应该逐一作比较详细的介绍。当然,要完成此一任务,非得依赖象安在峰先生这样既有深厚武术修养,又有深厚文字功底的人不可。展示一下丰县现有武术大家的风采,激励广大武术爱好者,也一定会对弘扬大洪拳,对促进民间体育健身运动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安在峰
王朝选世居丰县欢口北三官庙村,务农传家,性孝悌,重节义,少时酷爱武术,十二岁拜大洪拳鼻祖、大洪拳家张健为师,学习大洪拳艺。
王朝选敦厚精诚,颇受张师之青睐,并得到张师的悉心传授,深得其真传。学武期间王朝选能勤学苦练,认真钻研。他在文武各功及长短软硬各种拳械方面样样精熟,他的靠臂捶、朝阳捶、挂活捶打的灵活巧妙;他的器械单练四门刀、六路大刀耍的撒土不漏,他的器械对练六进单刀枪,五虎擒羊棍,一百单八枪等与对手配合默契,动作逼真;他的暗器飞镖能百步打免,飞刀指哪打哪,可不差分毫,及为精准。
王朝选立志大洪拳的研究,经常访朋会友,与豪杰之士交流技艺,切磋武功,虚心学习,吸收各拳种之精华,将其溶于大洪拳,使大洪拳得以丰富和发展。他深知天地之大,人才之众,拳技之深,学海无涯苦作舟。于是,他练拳特别吃苦,能精益求精,他的大洪拳艺极精,名声远扬。乡邻众多大洪拳爱好者接踵而至,拜在他的门下,山东鱼台的甄世宣、甄世禄等均是他的得意门生。他的传人颇多,遍及丰县、鱼台两县,他的徒子徒孙不下数千。 尹大居、尹二居乃丰县大洪拳名家。是丰县大洪拳鼻祖监爷的孙子张振帮最得意的弟子,得到帮公的真传。家居住在丰县欢口镇东北尹庄村。
在清光绪三十三年前后二月里,有一帮土匪经过尹庄村南,到沛县去抢东西,经过前给大居个面子,送来一张片子,说借路从贵村南经过到沛县去。尹大居当面应允。当土匪经过村南时,不知尹庄的何人,对准土匪的队列打了一枪,正巧打死一名土匪。这事土匪误认为大居令人打的,土匪甚恼怒,事前已给你面子,你也亲口应允,现在你开冷枪打死我的人,真不识趣,看你尹大居有多大本领。随即匪首下令围攻尹庄。
这时尹大居也有误会,你原说借路到沛县是假,抢我尹庄是真,你好大胆子,其肯容你,兄弟二人备好马、整好衣冠,跨马持枪冲入匪群,兄弟二人并马杀匪,二马驰聘于匪群,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无不披靡。匪大惊,如炸了群的一窝小猪,四处乱串逃命。匪中也有武艺高强的人,持刀奋战,拼搏起来,枪刀对刃叮叮当当,迸出火花。他兄弟二人并马奋刺,土匪被他二人杀乱了阵角,溃不成队。土匪头子一看,近战是不能取胜,只有远战,用箭射、用枪打。尹大居、尹二居都是张振帮的徒弟,气功是很好的,用了挡钢枪的法术,只有用箭射、用枪打中眼珠、或射中耳眼,才能打倒,别无二法。
土匪商定办法后,箭和快枪、**,对准大居、二居的头部齐发,他兄弟二人的马也狂奔起来,枪刺的更猛了,土匪一个个倒下,正在大战的紧要关头,不幸大居的左眼中弹,当即倒下马来身亡,时年三十一岁。
这时土匪一面与尹二居拼搏,一面去抢二尹家的东西,还有几个土匪把大居的妹妹,拉到马上驮着向东走了。尹二居亲眼看到哥哥倒下马来,胸中怒火在燃烧,恨不得一枪将土匪刺死完。二居正在狂杀土匪时,有人来报说他妹妹被土匪拉到马上驮着往东走了。二居一听此话,摧马去抢救他妹妹,跑了约二里路追上土匪把土匪刺死。二居对妹妹说:“从这里往东走,遇到人求他救你,我去护家。”。尹**走到渠圩子西北地里,遇到一位老太太在拾豆茬,尹**向前求救,老太太问明情况,慌忙把她领到家中,洗了脸,吃了饭。后来认了这位老太太干娘。这为老太太就是渠圩子刘师傅官仓的母亲。
尹二居把妹妹救下后,不顾自己的死活,又回去护守自己的家园,不料被土匪团团围住,他寡不敌众,累的筋疲力尽,被土匪用箭射中了右耳门,尹二居倒下马来身亡,时年二十九岁。
为消灭土匪兄弟二人同死战地,真可歌可泣呀。
注:尹大居的妹妹就是杨标太(乳名杨娃)的母亲。
杨纪田、杨开的祖母,现住丰县欢口尹庄。
刘招财 李广友撰
一九九四年 □安在峰
董心朗,生于1838年,卒于1906年,江苏丰县欢口镇董堂人。是黄淮下游流域大洪拳二世传人,著名大洪拳家。
董心朗幼时聪慧,八岁入学,十三岁(1850年)拜著名大洪拳家张健为师,一面学文,一面练武,文武双全,深得张师的器重。十五岁时索生弃文习武,初学武功,凡老师教过的动作,不论是拳术,还是枪、刀、剑、棍;不论是理论,还是功夫,日夜揣摩,反复苦练,直到深刻领悟,达到拳脚纯熟,姿势正确,方才为止。他学习如饥似渴,不失时机地向老师不断地要拳要招,学会了拳术,学器材,学会了器械学功夫,学会了功夫学理论。老师教其一招,他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去领悟,能举一翻三。不到几年的时间,他就全面掌握大洪拳体系的理论和技术,成为张师弟子中的一位佼佼者,受到张师的青睐。
董心朗从师学艺十年,尽得张师大洪拳真传。师傅仙逝后,董心朗与一位河北省沧州访友之人相遇,其人姓姜名宪质,是一位八极拳名师,身怀八极拳绝技。俩人相见格外投缘,董将其挽留住下,相互切磋,共论武事,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姜宪质在董心朗家住了四年之久。董得益友,武功进步及大,并将所学与大洪拳高度溶合,使大洪拳功法、技术及理论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使董心朗的大洪拳进一步得到了升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论从文功,还是武功上说,董心朗都是出类拔萃的人。在当时真是威镇四方,名扬千里。慕名者纷纷而至,投师学艺者不断。董心朗以发扬光大大洪拳为已任,对来者不拒,从不保守,能因人施教,传授大洪拳的各类功夫。后来他教拳于苏、鲁、豫、皖一带,门徒众多,可谓桃李满天下。他一生从事大洪拳的研究和传播,培养了大批的大洪拳名家高手,在他的众门徒中,如孙维扬、燕景珠、姜景珠、姜方礼、董中海、董中江、谢文善、谢克田、谢广任、谢文炳、谢文信、谢文堂、谢中可、李清江、朱存智、李阴华、李贵芬、黄中奎、黄正廷、董连玑、汪基厚、刘尔彩、李敬斌、曾继祥、皇甫善登、黄琪瑞、王登山等都是知名的大洪拳家。他为大洪拳的发展和普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董心朗辞世三十年后,众门徒对恩师难忘,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七月七日,立起了透龙誉碑。碑心为:“清处仕董公心朗懿行纪念碑”。碑阴有志,其原文如下:
“孔门以尚勇善为国者,厥惟子路。其预期三年之效,曰:‘有勇知方’。呜呼!此真救衰起弱,扶危定难之第一良谋也。国术提倡,今盛言矣。推厥源,始非由学校。盖皆私人传习,防身卫家。究其效,足以保障一方,称名没世。此谓非深有获,于有勇知方之训,讵克若是哉。心朗董公殆无愧欤!
公氏董,讳心朗,世居丰北董家堂。耕读传家,有自来矣。公性孝友,重然诺,敦义气。髫龄时因捻乱辍读,继而延师习武艺。时有张师讳健者,端人也。精拳术,不较教授,独于公加青眼。谓其事亲孝,交友信,沈毅厚重,卓然自立。若是此,吾道有传人矣!于是尽心传授。公亦善体认,勤功苦积,十数年尽师之道。当捻乱平后,乡间无警,耕凿相安。循循如儒者,或叩以艺术,唯唯若弗胜。而一时近远同道,咸仰若泰斗焉。居恒慎审,施教择人,亦如师。非孝友和平笃重义气者,不得侧其门。以故承其教者,大抵居乡和厚,捍患御灾,急公好义,使地方隐隐受斯道之益。而学士文人,亦咸知武术足重。由斯以观,若果国家提倡,俾人人如是,则国有不强、侮有难御者乎?吾今乃知‘古勇知方’之训,数千年来,不在学校而在乡党也。谢君克田,公高足。能肩斯道者,不忘教泽。与同人集议立碑纪念,以垂不朽,而丐文于余。余维自幼与公同里,闻知最稔,义不当以弗文辞。因据实纪叙,以作表彰云。
同里 孙绍祖(丰县县长) 敬撰
李厚基(福建省督军兼省长) 敬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孟秋 敬立”
一九八八年三月初八,修建了董心朗纪念碑亭。董心朗的一生正如碑亭记里所说:……董公武艺超群,而又有仁人之心,故保家护村,惜老怜贫,是一贯所为。……贫寒者有求必应,不使失望,乐助于人,待人忠厚。里有纠纷,主动排解,息人之事,解人之忧,深受众望,四乡之邻,无不敬仰。……公之门下徒子徒孙部满苏、鲁、豫、皖边区,约近三千。正如碑亭楹联所题:“四十年育桃李呕心沥血;三千徒卫祖国振兴中华。” 沛县位于江苏省的最北部,素称“武术之乡”,自古豪杰奋兴,人才蔚起,既是汉高祖刘邦的发迹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章先祖的故里,史载汉高祖刘邦及汉初沛籍将领周勃、王陵、樊哙等人在起义前均爱武术,曾组织地方青壮年习兵练武,以后沛人爱武习武之风沿袭至今。
武当洪拳为内家拳法,据传宋朝武当山一道士武功精湛独创此拳,因其俗家姓洪,故定名为武当洪拳,又说:当年宋太祖打关东,闯关西,以三十六路拳,三百六十六手定天下,分三十六路为关东架,三百六十六手为关西架。关西架以阴柔圆活、缠丝螺旋劲为主,关东架以阳刚脆快、崩晃抖弹劲为主,基本拳架有太平架、十路弹腿、三晃膀、对练打捶、三十六摔、七十二擒拿等,器械有武当单剑、单刀、双刀、双拐、双钩、钹、九节鞭、春秋大刀、等,其拳理以黄老学说为法旨,强调阴阳互济、守柔曰强、后发先至的理论。
沛县武当洪拳由张栋书在清朝光绪六年(1880)传入县内。《沛县志》介绍“张栋书(1856—1933),字福顺,人称张胖子,原籍河北省大名府南乐县张小窝村人。出身武术世家,其父张万青乃清末武当洪拳一代宗师。栋书自幼随父习武,苦练二十余载,深得其父真传,并有所发展,功夫已达炉火纯青之境。
栋书生性侠义,性格刚强,好打抱不平,曾打死恶霸之子,手提单刀背负双拐,游荡江湖,访师会友切磋技艺,清光绪六年来沛县住城镇东关客店,人们听其言谈,观其行迹,深知非一般武林之辈,当时,城里有一武人张宜林,力大无比,能抱石磙两个,数年来无人能敌,人称神力铁掌。他闻听东关店内来一上乡武师,便来拜访有意较量。时值盛夏,暑气逼人。栋书在天井内摇扇纳凉,宜林大步入内,栋书已知来意,在抱拳拱手之际暗发内力,宜林暗藏杀机挥拳向栋书打去,栋书顺势捋带对方肘臂,以引进落空、借力打力之法,令其败北。宜林自知遇到名师,遂拜倒在地。至此丰沛县一带慕名投师者日增,武当洪拳便开始在沛推广起来。
张栋书在沛县设场多处,授拳近五十余载,弟子遍布丰沛一带,有名气者,如刘修信、刘修君、张开柱、李露、李居正、韩志贤、苗庆典、高兴礼、郝心禄等。其中尤以刘修信为甚,《沛县志—人物录》介绍“刘修信(1901—1968)鸳楼乡东刘庄人,幼嗜武,弱冠,从河北省大名府拳师张福顺学艺八年,尽得真传。民国十一年(1922),获丰沛两县武术比赛冠军。民国二十五年,获江苏省行政督察专员举办的武术教练第一名,得“武术英烈”匾额,被荐为江苏省国术馆教练。翌年,返沛参加抗日,任县武术队教练兼队长。长于鹰爪功,人称“铁爪子”。县内至今仍传诵着他的轶闻、佳话。
如今刘修信、刘修君一脉传人,赵敏、梅修鹏、冯庆、梅军、刘子甲等,在继承前学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创新,有志于武当洪拳的传承与发扬,以使更多的人了解武当洪拳,受益于武当洪拳。
国营会兴棉纺厂追忆---写在三门峡万达广场正式开业?(作者:老树?)
李书欢
李书欢
李书特
李书玮
李书杏
李书盟
李书彤
李书烟
李书岚
李书瑾
李书慧
李书红
李书欢
李书科
李书荣
李书婷
李书滔
李书惠
李书冬
李书伟
李书荣
李书杰
李书曦
李书蓓
李书怡
李书祥
李书琳
李书茜
李书黎
李书媛
李书琴
李书英
李书力
李书虹
李书勤
李书宁
李书洋
李书珊
李书雪
李书莉
李书弋
会兴棉纺厂是我国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科委确定的技术革命三十六个重点项目之一。从1965年筹备、1966年土建结束,1967年试生产,1968年4月25日第一条龙正式投产,揭开了会纺生产的序幕。
会兴棉纺厂的兴建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时期:
1、1965年到1969年筹备和建厂时期;
2、1970年到1978年艰难曲折发展时期;
3、1978年到1984年重点转移、企业整顿时期;
4、1985年到1991年企业改革、生产大发展时期;
5、1992年到1995年转机建制、步入市场经济时期;
6、2006年会兴棉纺厂改制,四十年生命寿终正寝。
在四十年的历史中,让我们记住这些为会兴棉纺厂筹建、建设的老领导何祥瑞、裴永和、刘光华、胡锡坤、吕熙田、徐崇江、李玉祥、陈新辉、李书勤、于根彦、陆素兰、王耀华、郎玉舜、张菊霞,还有棉纺厂的终结者尚建让。
这是会兴棉纺厂的大门,不是最早的,应该是八十年代初期建设的。之前的大门应该是一个简单的门卫室,两个混凝土抹面的门柱。谁有更早的照片,发给我,重新编辑时我添加上。
这是前纺车间吗?
这个工序和上面的照片是一个工序了。
这是什么车间的设备?按照生产工序把它排在这里不知是否合适。
细纱车间,我的母亲年轻的时候就在这个车间做挡车工。
这是准备车间吗?
到了最后的工序,布机车间,写到这里我突然疑问?为什么不叫织布车间呢?
成为一名布机姑娘,这活儿可不轻松,当时有句话叫“前纺脏,细纱忙,布机姑娘跑断肠"。
这应该是六十年代的照片,文革的痕迹明显的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年代。
照片中的这些青年人,都是我们的长辈。他们那个时候,是那么青春靓丽。谁能告诉我们他们的名字,写在留言中,或许还能找到他们现在的照片,告诉我们什么叫岁月。
这已经到了八十年代,照片中已经有了兄长们的形象。
共青团会兴棉纺厂第四次代表大会。你能找到自己吗?
这是试验员杨利萍在准备浆纱做试验。
八十年代纺织女工学跳交谊舞。
这是技术科珠算比赛。
当年纺织女工的青葱岁月,虽然青涩,但对纺织事业的热爱,尽显在这一袭白围裙中,优雅、阳光。
当年的纺织女工。
这位当年年轻的女工,现在也许当上了奶奶。
七十年代建的俱乐部。那个年代,每个工厂都有一个俱乐部,就是**院,我们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看**。
当年的厂领导,不摆架子,和职工一同排演节目。
当年的厂领导、市领导。
会纺健美操表演队的美女小伙们,这造型摆的多酷,他们曾代表三门峡市参加河南省职工健美操比赛,获团体奖和六人操第三名。
这健美操具有专业水准。
技术比武已是当年创先争优的活动内容。
细心指导,严师出高徒。
精心组织技术比武。
1984年5月30日省纺织厅任命李书勤为厂长。此为三届三次职代会,李厂长给受聘中层干部发聘书。
这年4月,会纺召开了四届一次职代会。
这是1986年度优秀干部的合影,没有日期。
这是1986年的12月,会纺召开了中共会纺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于根彦任书记,王长贵任副书记
1986年11月2日下午3时37分,会纺一辆满载职工上班的大客车,行至厂门外左侧100米处,突然发生爆炸,死亡10人,伤47人。11月5日,会纺为九位遇难职工举行追悼会。
这个黑色的星期天,正是寒衣节。
时间到了1994年,这年会纺们口的的石狮子已经,会纺集团正式成立,王耀华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6年,会兴棉纺厂改制为河南九华纺织有限公司,尚建让担任九华董事长。从这年起,历史翻过了新的一页,国营会兴棉纺厂从法律层面已经不存在了。
这是最后的厂容,尽管此时这片工厂已经不叫会兴棉纺厂。
拆除从这时开始。
厂部办公大楼只剩下一半,未来的和平西路将从这里一直向西。
没有了大楼依靠,高耸的高压线杆突兀在路旁。
万丈高楼平地起,万达广场建设,从这个基坑开始。
五十年的历史,被彻底拆除。未来的新人,将不会知道曾经的国营会兴棉纺厂,只会知道热闹繁华的万达广场。
2016年10月21日上午9时30分,三门峡万达广场正式开业迎客,市民们纷纷涌入。截至中午12时,万达广场开业半天时间,客流量突破10万人。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国营会兴棉纺织厂从一九六五年筹建,至今已经五十年了。作为在棉纺厂大院长大的第二代,虽然没有在厂里工作过,但对厂里的感情,依然是念念不忘。半年前回到曾经住过十余年的棉纺厂大院,拍了一些已经拥有近五十年历史的老家属楼照片,唤起了多少人对大院的回忆。不少人希望把厂里的照片也做成影集,留作纪念,并且主动将保存的照片发给我,甚至有同学找来了会兴棉纺厂厂志,只因为我没有在厂里工作过,对厂里的历史还是缺乏整体概念,踌躇多日,无法下笔。
今天,万达广场开业,这座超大型购物广场就坐落在会兴棉纺厂的原厂区,今日的万达广场北大门就是原会兴棉纺厂厂大门主道。昔日中央纺织工业部直属的棉纺织新技术样板厂,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二进三,成为了今日的三门峡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最后,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发小徐慧颖、周浩英、杨丽萍、潘黎红等,还有我的哥哥王华进,是他们给我提供了照片和有关资料,才有了这个美篇。同时,我觉得这个东西如果称为作品就太粗糙了,还希望看到的同学朋友,把你们的意见和补充资料发给我,以便修改补充完善。
王华利
于2016年10月21日点摄影
(照片随后补上)
关于“大鸿拳的大洪拳名人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寻薇公子”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大鸿拳的大洪拳名人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鸿拳的大洪拳名人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张健,生...
文章不错《大鸿拳的大洪拳名人录》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