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浣溪沙烛下海棠》咏海棠诗赏析

网上有关“范成大《浣溪沙烛下海棠》咏海棠诗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范成大《浣溪沙烛下海棠》咏海棠诗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海棠·浣溪沙烛下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范成大

倾坐东风百媚生, 万红无语笑逢迎, 照妆醒醉蜡烟轻。 采蝀横斜春不夜,绛霞浓淡月微明,梦中重到锦官城。

这首《浣溪沙》词,取材与众不同,构思独辟蹊径,它专咏夜间烛光之下的海棠花,有一种特殊的韵致。

上片“倾坐东风百媚生,万红无语笑逢迎,照妆醒醉蜡烟轻”几句,写词人烛下夜坐观花。苏轼曾有咏海棠的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范成大词中所写,正是同一情景。海棠本来着花艳美,在深夜烛光照射和蜡烟缭绕之下,它更显得千姿百态、妩媚动人,含情脉脉,似醒似醉,娇柔可爱。下片“彩蝀横斜春不夜,绛霞浓淡月微明,梦中重到锦官城”几句,写词人观花感受。蝀,读dong,即螮蝀( di)蝀,指虹。 绛,红色。 这几句是说,海棠花本来色泽浓重,而在黑夜烛下观赏,它象彩虹横跨空中一样灿烂鲜明使人忘掉了春夜,它象红霞一样有浓有淡,耀人眼目,显得月色暗然无光,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不禁“梦中重到锦官城”。锦官城,是四川成都的别称,因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的官住此地,故名。范成大于淳熙元年(1174)近五十岁时,曾任成都知府。由于他主张抗金,反对议和,因而在成都的两年多时间里,他能治兵选将、巩固边防,施利惠农、发展生产,对当地农民父老怀有深厚感情。每当回忆起这段生活,诗人的心中总是不平静的。《冬云司太乙》诗中说:“愿挽灵旗北指,为君直捣阴山”,表达出他决心收复失地的爱国志向。

姜夔在挽范成大的诗中说:“江山平日眼,花草暮年心。”范成大一生心怀报国之志,却得不到统治者的信任,他只好寄情于花草,用温润婉丽、秀整精严的诗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

郑守仁《雨中海棠分韵得肉字》咏海棠诗赏析

《海棠·如梦令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方岳

雨洗海棠如雪,又是清明时节。燕子几时来,只了为花愁绝。愁绝,愁绝,枉与春风分说。

这首小令通过清明海棠盛开和燕子悄然南归的描写,倾诉了词人无限的惜春、伤春之情。表意婉转,情感深挚,是本词的主要特点。

前两句先写海棠所开的时间和花形。海棠每年于清明节前后开放。唐代僧人齐己《海棠花》诗有“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指的就是清明前后一段时间。“又是”两字,写的是词人嗔怪岁月飞逝,年华倏忽,又是到了一年一度海棠盛开的时节了,语意中自带一种感伤的情调。首句“雨洗海棠如雪”,描绘了雨后海棠花娇嫩的面容。海棠花主要有红白两种,前者叶面较大,颜色粉红;后者花白略带红晕,世人均以白色为上品。因为白海棠的花白里透红,红里带白,含苞欲放时是红艳艳的,开时则变成粉白的了。它的花色花姿妩媚俏丽,楚楚有致,甚至被称为“花中神仙”(唐·贾耽《花谱》),以致使历代词客骚人爱之不尽,诵之不已。如唐人郑谷的“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宋人刘子翚的“幽姿淑态弄春情,梅借风流柳借轻”,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陆游的“贪看不辞持夜烛,倚狂直欲擅春风”。

“燕子”句意为正值海棠花盛开之时,恰好是春燕归来之日。陆游的《夜宴海棠醉书》:“燕子归来新社雨,海棠开后却春寒”即是。“几时来”并非真是问它何时而来,而是感叹在不知不觉中已发现燕子回来了。这就表明主人公的心思全不在春燕上,而只是关注着海棠的荣谢。“只了为花愁绝”,意为词人完全因为是为这海棠花愁坏了的缘故。“了”此作”完全”讲。陶潜《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萧索空寺中,了无一可说“即用此意。如此便把词人怜惜海棠,怕它凋零枯衰,从而把大好春光也带走的心情透彻地表达出来了。著名词人李清照也有《如梦令》词通过海棠写惜春之情:“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两者比较,本词直言其情,显得真切率直;李词闪烁其意,显得活泼轻俏,两者各臻其妙。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人惜春诗篇中,燕子的形象往往伴随于中。因为燕来时春已过半,标志着春光将逝,因而引来文人的更多伤感。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王安石的“处处定知秋后别,年年长向社前逢”等。本词也以燕为陪衬,烘托出春时垂暮的环境气氛。

最后三句是直接倾诉情感。意谓我这一片迷恋海棠的痴情使得愁怀难释,眼看着春天一步步远去,我急急寻找春风,希望它放慢脚步;可是它不理睬我,径自走了。我的企求也落空了,这岂不叫人愁上加愁吗?这几句写出词人对海棠依恋不舍的深情。人至情深之时,便会呼天抢地,便会失去理智,此即一例。你的惜情说与春风,它会同情你吆!显然不会,但作者偏偏还要倾诉,明知“枉”说也要说,这种挚着的追求精神完全可同苏轼、陆游的海棠诗(见前引)相媲美。

李曾伯《满江红乙卯咏海棠》咏海棠诗赏析

《海棠·雨中海棠分韵得肉字》咏海棠诗鉴赏

郑守仁

花神泣向胭脂国,泪浥紫绵红沁肉。

沈香亭北锦屏寒,太真正在华清浴。

这首诗所歌咏的是紫绵海棠。它的特点是枝梗稍坚,而花色重,花瓣多,开花时不见叶。其果实深红,亦可入药。作者与一些文人雅士观赏雨中海棠,饮酒赋诗,相互之间同作雨中海棠这个题目,而各人所分得的韵字不同,作者分得的是入声屋韵的肉字,又在结尾句末用入声沃韵的“浴”字相押。屋与沃韵部字可通押。这种限韵限字的诗是比之自由选韵的诗难作一些。这正是文人们争奇斗胜的地方,写不好就成为雕章词句的文字游戏。不过这篇诗写得还是很成功的,以比拟与用典相结合的手法。状出雨中海棠的绝丽新艳,让人赞叹不绝。诗的开端一句,诗人构拟海棠花的神国,花神向艳如胭脂的海棠花丛,拂洒着雨露圣水,如哭泣时双眼流泪不止。古人认为降雨是“天雨哭”,所以说花神泣。古代人认为神造万物,因而万物各有司命之神,这里的花神就是主宰花命运之神,而各种花又有自己司命神。胭脂色是海棠花的特征,古代诗人常用胭脂色形容海棠花色。沈立《海棠记》也说海棠花浅绛,外层花瓣如深胭脂。宋人王禹偁《商山海棠》:“胭脂浥泪痕。”这句诗是以花神泣雨,滋育海棠花王国,暗扣诗题:雨中海棠,具有美的意境,神秘的情趣。雨中海棠花怎样呢? “泪浥紫绵红沁肉”。泪水滴滴落在紫绵海棠的胭脂红色花叶上,沁入了厚茸的花叶里。这是写雨珠滴落在花叶上的景象,并进一步想象花叶上的晶莹的水珠已不断地渗入花叶里。既铺叙雨中海棠的精神抖擞,新美绝艳的形象,又扣合分韵的“肉”字。三、四两句以流水对序式即转即收。“沈香亭北锦屏寒,太真政在华清浴”。这是用了一个典故描绘雨中海棠美,表达自己赞美之情。唐明皇登沉香亭,宣召太真妃(杨贵妃,道号太真),太真妃酒醉未醒。由宫女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髩乱钗横,不能拜见皇帝,明皇笑着说:“岂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以美人醉态美比海棠花。而此时春寒未去,杨妃还在华清宫温汤中洗浴。唐明皇每逢冬十月就带杨妃、诸姨、近臣去骊山华清宫洗浴温汤,纵欲享乐,到次年春花烂熳时,才回长安宫中。这两句是以杨妃醉态美与洗浴之美来刻画雨中海棠美。既有故实的情趣,又贴切入理。前人写雨中海棠不乏其人。宋人彭渊材:“雨过温泉浴妃子”,虽然也以杨妃洗浴比喻海棠着雨,但嫌直露。不如此诗写的有情韵,它贵在正浴之时。雾雨迷濛,艳绝娇柔,给人以朦胧艳丽之美,同上句的醉态美有异曲同工之妙用。至于把海棠比喻为醉态杨妃,如宋人叶梦得《卜算子》写海棠。“娇艳醉杨妃。”宋人陈济翁《踏青游》写海棠是:“妃子弄妆犹醉。”海棠花如杨妃醉态美,而著雨则更美。

这是一首押入声韵的七绝。要表现的是雨中海棠之美,而作者却用常得奇,虽然也用花神、美人比喻海棠花,然而他不落前人窠臼,却翻新出奇,韵味深厚、含蕴不尽。

《海棠·满江红乙卯咏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李曾伯

才过新正,能几日、海棠开了。将谓是、睡犹未足,嫣然何笑。一片殷红新锦样,天机知费春多少。更芳期、不待燕黄昏,莺清晓。花旧说,南昌好; 花宜占,东风早。想香霏地近,融和偏巧。佳句流传千古在,石湖不见坡翁老。倩何人、寄驿报家山,教知道。

在大自然的百花园里,海棠花素以娇媚著称,尤其美妙动人之处,就在于她含苞待放之时,其色泽鲜红艳丽,有如少女含羞的红晕,娇娆而妩媚。“那压倒群芳,天赋与、十分秾艳”(刘克荘《满江红·海棠》)的芳姿神韵,足以使人艳羡大自然的艺术美,惊叹造物主的神工。李曾伯《满江红·乙卯咏海棠》这首词,纵情赞颂了海棠花的华贵芳姿,抒发了词人赏花时的愉悦心情,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心理。

词的首句先点明了海棠开放的时间:正月新春刚一过,用不了几天,她就绽开新蕾,笑容可掬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紧接着,“将谓是、睡犹未足,嫣然何笑”一句,把海棠千娇百媚的姿态,描绘得维妙维肖。在我们面前出现的简直就是那天生丽质、云鬓花颜、貌美无双的杨玉环,她亭亭玉立,含情脉脉,嫣然一笑地向我们走来。面对此情此景,不禁使我们联想到苏东坡咏海棠的两首诗。一首为《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据宋释惠洪撰《冷斋夜话》卷一引《太真外传》曰: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睡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唐玄宗把杨贵妃比作海棠,以花喻人,苏轼把海棠比作醉杨妃,以人喻花。李曾伯借鉴苏诗,同样把海棠比作睡犹未足的醉杨妃。“嫣然何笑”,也是从苏轼的咏海棠诗中受到的启示。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诗开头曾写道:“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李词承前句“睡犹未足”,引出“嫣然何笑”,这一“犹”一“何”,就更加点染了海棠袅娜娇艳可爱之状,仿佛把人们带进了那意境深邃的幽美去处。接下来,“一片殷红新锦样,天机知费春多少”两句,描绘了海棠的色彩光艳,词人赞叹道,海棠这华美的盛装,锦缎般的芳容,真不知要大自然花费多少灵机和心血才能造就得出。随之,点明海棠开放的花时虽早,然而花期有限,她等不到春燕来归、黄莺啼啭的季节,就将凋谢,从而更反衬了海棠之名贵。词人一面让人们不要轻易错过大好时机,饱览其娇艳的芳容,分享她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情趣,一面也为其短暂的花期,深表婉惜之情。

词的过片“花旧说,南昌好;花宜占,东风早”几句,强调指出海棠花生长在最有名气的地点,和她盛开的最适宜的时间。海棠患无香,而昌南(指旧时四川境内的昌州府,现大足、荣昌一带)的海棠却浓香扑鼻,那里有“海棠香国”之美称,苏轼的家乡眉山也在这一地区。“想香霏地近,融和偏巧。佳句流传千古在,石湖不见坡翁老”四句,着重联想了苏轼、范成大两位诗人咏海棠的千古不朽佳句,进而丰富了这首词的内容,深化了意境。四川大足县有处香霏堂,是因苏轼“香雾空蒙月转廊”这一名句而得名。据说,香霏堂前有一老树,重趺叠萼,每花或二十多叶,花气浓郁,余不能及。 李曾伯曾任过四川宣抚使,从词的内容看来,此词大抵作于四川任所。词中“想香霏地近,融和偏巧,”正说明词人距离香霏堂这个地方很近,而这一带又是开一代词风的苏轼以及范石湖两位前辈曾经生活、任职过的地方,如今,重温他们流传千古的咏赞海棠的佳句,令人油然而生思慕缅怀之情。此时,词人已无法按捺一颗激动的心,马上想到赶快请人把欣赏海棠花的动人消息,传送给家乡,让亲人们同自己一起共享赏花之乐。“倩何人,寄驿报家山,教知道”这一结尾,把对海棠的赞美之情推向 *** ,从而深深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为海棠花之清丽、艳美而倾倒。

这首词在写法上生动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用典也较多。全词意境高起,想象丰富,也如海棠一样绚丽多姿,鲜艳夺目,使人们读起来不能不驰骋情思,浮想联翩,增添无限美感。

关于“范成大《浣溪沙烛下海棠》咏海棠诗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辉丽苹的头像
    辉丽苹 2025年08月25日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辉丽苹”

  • 辉丽苹
    辉丽苹 2025年08月2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范成大《浣溪沙烛下海棠》咏海棠诗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范成大《浣溪沙烛下海棠》咏海棠诗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 辉丽苹
    用户082511 2025年08月25日

    文章不错《范成大《浣溪沙烛下海棠》咏海棠诗赏析》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周丽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