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球中国叫什么

网上有关“躲避球中国叫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躲避球中国叫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躲避球或闪避球。躲避球在中国也被称为躲避球或闪避球。这是一种常见的团队体育运动,在户外或室内体育馆中进行。在比赛中,两队选手在一个指定的区域内,通过投掷球来击中对方队员,而对方队员则需要躲避球的攻击。这项运动需要选手具备敏捷的身手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也需要团队协作和策略规划。躲避球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躲避球简单一点的规则

躲避球规则如下所示:

掷球攻击对方内场球员,若击中身体而未被该名球员或其内场队友用手接住,该名球员即出局离场。若该次出局是由攻方外场球员掷球达成,则该名外场球员可选择是否进入内场。

每局比赛时间结束时,以内场人数多者为胜。外场人员攻击得分后,也可以回到内场中。若比赛时间尚未结束,而其中一方内场球员已经全部出局,则该局判对方胜。通常采三战两胜制或五战三胜制。

历史:

躲避球运动起源于英国,1900年左右随着欧洲移民带入而盛行于美国。1902年,日本留美归国学人将其引进日本,于1913年起被列为日本学校体育教材,随后并推广至邻近亚洲各国。

由于躲避球的攻击对象是人体,往往被视为高壮者欺负弱小者的工具;再加上没有护具,有安全上的顾虑,容易造成身体上的挫伤或是撞击伤害。在美国有些州就立法禁止。为了改善此一问题,躲避球的球压和球体硬度都已大幅调整,变得柔软许多,避免造成伤害。

玩法:

1.掷球或传接球前后(连续动作),身体之任何部份不得踩线或越线。

2.禁止同队内场球员互相传球。(非故意传球之彼此触球不在此限)

3.禁止同队外场球员互相传球。(非故意传球之彼此触球不在此限)

4.同队内、外场之互相传球次数以4次为限。通过对方内场之掷(攻)球,在对方球员肩膀以上或双手侧平举以外。以传球论。外场球员「触球出界」。以一次传球论。触球出界前之传球次数并应累计。外场球员似乎有「触球出界」现象,裁判却难以明确判断时,不以「触球出界」论。

5.禁止头脸攻击:攻队击中守队内场球员头脸部(颜面、头颅)时,击中无效。 击中守队球员头部附着物(帽沿、头发、发带),击中有效。

6.守方球员故意被击中头脸部时;应被判『技术犯规」。球员似有故意被击中头脸部之嫌疑时(或应注意而未注意),应被判罚「警告」。球员明显故意被击中头脸部时,应被判罚「退场」。

胜负

1.以每局结束时,双方内场剩余人数为分数。

2.比赛可采一局决胜制、三局决胜制或五局决胜制。

3.和局时,由双方内场球员各1人,于中圈跳球后,率先将对方击出局者为胜。

4.以下情况称为不完全球队:

比赛中,因受伤或被判退场致球员仅剩1人时。

比赛中,如非因受伤或被判退场或取消资格,致上场球员人数少于12人时。

比赛中,如出现上场球员人数多于12人时。

5.出现「不完全球队」时,该队应被判负一局,比分以0:11计算。

6.球队被判「取消资格」时,该队不得参加该场剩余之比赛,比数以0:2计算。

躲避球运动起源于英国,随着欧洲移民新大陆并在1900年左右盛行于美国。1902年,日本留美归国学人将躲避球运动引进日本,由于运动价值深受肯定,遂于1913年起被列为日本学校体育教材。台湾因为早年受到日本统治之故,在台湾日治时期已有躲避球运动。

台湾光复之初民生凋敝、国家社会经济困难,学校体育活动之推展自然难掩经费短缺之苦。有鉴于此,当时省立台北师范学校温兆宗老师,在1951年,以台湾北部,小学校园为主,极力倡导此项深具经济实惠、简单易学之躲避球运动;同时,为了推展及比赛的需要,乃将原本较具游戏性质的躲避运动予以竞技规则化。

关于“躲避球中国叫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望锦玉的头像
    望锦玉 2025年09月19日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望锦玉”

  • 望锦玉
    望锦玉 2025年09月1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躲避球中国叫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躲避球中国叫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躲避球或闪避球。躲...

  • 望锦玉
    用户091905 2025年09月19日

    文章不错《躲避球中国叫什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周丽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