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西南政法考研参考书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西南政法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哲学专业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五版,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哲学史》上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哲学导论》,张世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冯特君著,经济管理出版社第三版。
3.应用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五版;
4.法学理论
《法理学初阶》,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第五版;(注:法学各专业初试参考书目)
《法理学进阶》,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第五版;(注:法学各专业初试参考书目)
《法理学高阶》(绪论及上编),付子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注:法学理论专业复试参考书目)
5.法律逻辑学
《法律逻辑学》,雍琦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法律适用中的逻辑》,雍琦、金承光、姚荣茂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法律史
《中国法制史》,曾代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或2012年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俞荣根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7.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中国宪法学》,汪太贤主编,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王学辉主编,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8.法律硕士
请参考法律硕士联考指导委员会指定书目。
9.刑法学
《刑法总论》,李永升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1月第二版;
《刑法分论》,朱建华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1月第二版。
10.诉讼法学
(1)刑事诉讼法方向:
《刑事诉讼法学》,孙长永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8月第二版;
《刑事诉讼法学》(第六版),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
《证据法学》(修订版),潘金贵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
《证据法学》(第五版),何家弘、刘品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
(2)民事诉讼法方向:
《民事诉讼法原理》,田平安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1.侦查学
《侦查学教程》,任惠华、马方主编,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痕迹学》,邹明理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文书检验》,贾治辉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2.警察科学
《犯罪学(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张小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警察法通论(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李元启,师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
《公安学基础教程》,公安基础教程编写组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3.民商法学
《中国民法学》,谭启平主编,法律出版社2015年3月版;
《商法学》,赵万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当代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婚姻家庭继承法比较研究》,陈苇主编,群众出版社2012年版。
14.知识产权法学
《知识产权法》,张玉敏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知识产权法》,张玉敏、张今、张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5.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第四版,李昌麒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经济法学》第三版,李昌麒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1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中国土地法理论研究》,刘俊著,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环境资源保护法》,曹明德、张志辽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7.国际法学
《国际经济法学》,张晓君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国际私法》,刘想树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国际法》,王玫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8.应用法学
《法律适用学》,胡建淼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9.人权法学
《人权法学》,李步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人权之门》,张永和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0.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高级英语》(1、2册),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第3版;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冯庆华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版;
《法语PEF考试冲刺教材》(上下册),唐杏英、张曼玉编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新大学俄语简明教程》(二外、零起点、成人),蒋财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二外德语科目考生,可任选一公共德语课程教材。
21.新闻学、传播学专业
《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外国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著,中国人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限新闻学专业考生)
《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任何版本均可;
22.政治学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四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比较政治制度》,宋玉波著,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3.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公共行政学》,邹东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第一版;
《公共政策学》,黄顺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
24.企业管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管理经济学》(第六版),吴德庆、王保林、马月才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版;
《企业管理学》,刘新智、黄燕萍主编,科学出版社2015年2月版。
25.翻译硕士(英语笔译)
《高级英语(第3版)》(1、2册),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刘军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26.新闻与传播硕士
参见第21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参考范围。
27.公共管理硕士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当年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当年版。
28.金融硕士
《金融学》,马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司理财》,罗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九版。
29.审计硕士
初试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编制的考试大纲。
复试使用《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经济科学出版社最新版;
或《内部审计准则》
加试使用《审计学原理》(第六版),李凤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版;
《会计学基础》,陈艳利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版。
原标题:环评法与新环保法“打架” 究竟该怎么改
在颁布施行了11年之后,《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第一次面临这么强烈的修改呼声。
不久前,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提出,要启动环评法的修改工作,希望环评法的修改能够列入人大的工作计划。在3月2日举行的新《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新闻通气会上,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也表示:“环保部正在研究对环评制度的改革和对环评法的修改。”
在许多地区雾霾严重的情况下,环评法该怎么修改?如何用好“环评”这个“环保部最大的权力”?
腐败侵蚀环评
2003年9月1日环评法施行开始,作为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前置性审批条件,环评便一直被视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的“阀门”。国家环保局(环保部前身)首任局长曲格平更是直言:“环保部真正的、最大的权力是环评,因为项目环评这一关过不了,后面什么手续都办不了。”
但是,这个环保部真正的、最大的权力正在被内部的腐败侵蚀。
今年2月,中央第三巡视组向环保部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指出该部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等环评违法违规行为大量存在,环评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环评机构资质审批存在“花钱办证”情况,把关不严、批而不管、越权审批不仅导致污染隐患,而且加大权力寻租空间等。
对于中央巡视组反馈的环评腐败现象,在3月7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会上,陈吉宁表示,要坚决查处一批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的环评违法行为,要把违法企业纳入诚信“黑名单”,把情节恶劣的企业移交司法。彻底解决环评“红顶中介”问题,决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
但是,环保系统内存在的问题并不只是腐败,还有现行体制本身的问题。
冯永峰是环保项目“自然大学”的联合发起人。他认为,目前我国环保系统内存在的很多问题是由现行的环保体制造成的。例如,由于环评法规定没有办理环评手续的项目可以在后面补办,这就导致企业或项目可以先上马后补办,“未批先建、‘边建设边环评边上马’的项目很多”。
另外,旧有的体制又造成环评资源被垄断在环保部门,有环评能力和环评资质的机构都来源于环保体系内。“这就导致‘红顶中介’和环评资质挂靠情况非常突出。”冯永峰说。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教授曹明德认为,在现有的环保体制下,由于环评机构不独立,缺乏公信力,环评工作很难开展。他进一步解释说:“一方面环评机构作为事业单位,基本都隶属于各地环保局,跟环保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另一方面,由于建设项目的业主单位是委托方,导致环评工作的埋单人事实上是企业或项目业主。”因此,大多数环评项目基本都会顺利通过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大大损害了环评机构和由他们发布的环评报告的公信力。
对此,陈吉宁公开表示,环保部所属事业单位中的8个环评机构,将在2015年率先全部从环保部脱离,其他地方的环评机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脱离,逾期不脱离的,一律取消环评资质。
陈吉宁还表示,要让环评阳光化,压缩环评审批权的空间,强化两项宏观控制。“不能把一个不该建的项目放在生态敏感区和饮用水保护源地,要强化行业的污染源总量控制。同时,我们要下放审批权,强化事中和事后监管。”
环评法与新环保法“打架”
环保法律体系的基础,在经过修改以后,新环保法于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但是,环评法却并没有跟上环保法修改的步伐。这导致两部法律在某些问题上“打架”。
全国人大代表,金杜律师事务所并购部合伙人吴青今年两会提出的议案关注的就是环评法与新环保法的冲突,以及环评法的修改。
吴青在议案中提出,由于新环保法增设了“政策环评”制度,扩大了环评范围,而环评法对环评范围的规定仅局限于与土地利用有关的方面,以及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的范围,二者在环评范围问题上产生了明显冲突。
此外,环评法与新环保法在对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的规定上也打起了架。新环保法明确规定了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满足“三同时”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并且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而环评法仅规定建设单位在对建设项目性质、规模、防治污染设施等进行重大变动后需要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而无需符合此前首次批准的环评文件。“(这)变相允许了建设单位先建后报,与新环保法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吴青在议案中写到。
吴青还表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信息是否全文披露,是两部法律的另一个冲突点。新环保法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机密外,应当全文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而环评法仅规定建设单位在报批环评报告前应举行听证会等,对审批机关是否应公开环评报告全文并无规定。因此,环评法在环评报告公开方面缺乏与环保法对接的条文。
吴青认为,在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环保主管部门更加注重事后监管,轻事前审批,除重特大项目环评前置外,均改为并联办理。另外,环保部也正在把环保审批权下放到下级环保部门。面临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改革的大趋势,环评制度和环评法也亟需调整、修改,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环评法该怎么修改
环评法的修改和调整已成共识,但是,环评法究竟应该怎么改?
曹明德认为,环评法若修改,应该让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环评工作,而不是由主管他们的环保部门来批准报告和审批环评。“应该把环评审批权交给大众,而不是各级环保部门。”曹明德说。
他还建议,对所有的规划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因为规划环评会直接影响到具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此外,应该建立起对环评机构和环评从业人员的追责惩罚机制,对违法批准环评报告的机构和负责人,应该追求他们的行政和刑事责任。
吴青在议案中提出,为避免“先建后报”、“先建后批”等行为,环评法若修改应该紧跟新环保法的趋势,修改为施工、建设、投产必须符合已申报的环评文件。具体来说,应该坚持“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冯永峰呼吁,环评法的修改应该“保持‘环评前置’不动摇”,不能以简政放权的名义带动各地淡化“环评前置”的地位。他表示,若把环评前置取消,变成并联审批、同步审批,“会削弱环评跟项目博弈的能力”。
吴青则认为,环评法的修改应该全面变更为以事后监管为核心、以环评后监督为重点的体系。例如在总则部分,应强调环评后监管体系的建立等。
虽然主张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认同在环评工作和环评法的修改过程中,应该扩大公众参与的程度。吴青引述新环保法的规定,指出公众应该参与整个环评的过程。“从环评报告开始编制起就应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审批环评报告的机关应当全文公布环评报告内容。”她认为,环评法应全面修改有关公众参与的条文,充分扩大公众对环评程序的参与范围、监督范围,以及环评报告的公开范围,以符合现行环保法律体系的发展趋势。
曹明德则认为,全文披露环评报告只是第一步,还应该在环评过程中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确保他们的知情权,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能让政府决定建设项目后只是简单地告诉民众,否则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冯永峰说,“公众的参与不够,会给未来埋下很多隐患,背后的社会风险和代价是非常大的。”他认为,公众参与是环评工作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环评法的修改应该首先考虑这一问题。
关于“西南政法考研参考书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曼柔”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西南政法考研参考书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西南政法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
文章不错《西南政法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