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昙石山文化遗址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姚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昙石山文化遗址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姚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福建福州周边有哪些早期人类活动遗址2、昙石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哪些文物?3、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建筑工程介绍?4、福州市有什么名胜古迹5、闽侯县景点福建福州周边有哪些早期人类活动遗址
昙石山文化(新石器晚期,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长形山岗。“
黄瓜山文化(霞浦,
霞浦县沙江镇小马、水潮两村西北的一座相对孤立的小山丘,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分上下两个文化层,下层距今约4000年,上层年代距今3500至3000年。
黄土仑文化(闽江下游,青铜时代
黄土仑遗址位于闽侯县鸿尾乡石佛头村鸿尾中学校园内。1974年开辟操场时发现。属于青铜时代。,距今3250±150年,初步推断年代相当于商代晚期。
昙石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哪些文物?
昙石山文化遗址发现于一座墓葬中的“中华第一灯”,是一盏陶灯,放在墓主人头顶,类似北京十三陵定陵中的“长明灯”,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人使用如此精美的陶灯,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另一座墓主人为25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其中左侧颧骨分为上下两部分,下方颧骨块被称为“日本人骨”,就是说后世日本人大部分有这块颧骨。可以证明,日本文化不仅受到我国文化的影响,连日本人种也有可能要追溯到昙石山人。
在遗址殉狗坑旁的夯土祭祀台上,发现了一件原始瓷罐和4件原始瓷器。这些原始瓷器距今3000多年,都施有青绿色釉,是我国最早的上釉技术。
在一座夫妻合葬墓中还发现了11件陶簋,其中一件陶簋口沿造型为全国罕见。
在奴隶陪葬坑中,殉葬的男奴竖立坑中,粗壮的大腿骨和脚趾清晰可辨,显然是被埋时挣扎所致,反映了3000年前奴隶殉葬的残酷。
在这座夫妇合葬墓底下,发现了大小陶釜18件,在这全国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绝无仅有,以此追溯沿江靠海的福州人有爱喝汤的饮食文化。
另外,还发现了大批墓葬和灰坑、壕沟、陶窑等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贝器等文物。
昙石山文化遗址上层为青铜器时代遗存。遗址中的兽骨,经鉴定种属有熊、鹿、犀牛、印度象、叶猴等,由此推测,当时闽江下游流域气温要比现在炎热湿润,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
昙石山文化的先民,主要的生产方式是渔猎,兼事农业、畜牧业及手工劳动。远古时代这里是海湾地带,是海洋和河流的汇合处,昙石山人以捕鱼捞虾、拾采贝壳生物为主,遗址中发现的贝壳有蚬、魁蛤、耳螺、牡蛎、血蚶等,从而证实当时闽江入海口就在昙石山一带。
遗址发现的陶器种类繁多,有最早用于烹饪的鼎,储藏用的罐、壶,洗濯的盆,饮食的碗、盘、簋、豆、钵、杯之类,表明他们已经具备相对稳定的定居聚落特征,过着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公社生活。
昙石山文化遗存与台湾岛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凤鼻山、圆山、芝山岩等文化遗址存具有诸多共同的特征,证明在数千年前,闽台两地先民就有密切的往来,台湾的文化直接受着昙石山等大陆文化的影响,其中一部分,很可能就是大陆昙石山文化先民横渡台湾海峡而创造的。
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建筑工程介绍?
1998年,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正式成立,这是福建省第一座依托于史前遗址的博物馆。以下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的详细介绍。
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昙石山遗址位于闽江下游北岸,距离福州市区21公里。遗址发现于1954年,迄今已历经九次面积不等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墓葬、灰坑、壕沟、陶窑等遗迹,以及陶器、石器、贝器和骨器等文物。2001年,昙石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昙石山遗址命名的昙石山文化,分布于闽江下游,直达沿海地区,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群星璀璨的天空,它是崛起于东南沿海的一颗明星。
博物馆展览以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昙石山文化遗物为陈列品,充分运用雕塑、仿真场景、多媒体、、文字资料和声光电等多种方式,多方位、生动地再现了五千年前昙石山人生产、生活的场景,还揭示了昙石山人的社会意识,昙石山文化的源流及与海峡对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
关于“昙石山文化遗址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姚田”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浅若夏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昙石山文化遗址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姚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昙石山文化遗址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姚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文章不错《昙石山文化遗址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姚田》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