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现实中的老赖结局如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现实中的老赖结局如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年终之际,楼起楼塌的故事正发生在民族品牌汇源果汁的身上。
2018年,果汁大王朱新礼以35亿元身家位列胡润富豪榜,一年后他屡次被法院强制执行、限制高消费,甚至一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最新的消息是,因无法偿付招商银行的债务,朱新礼名下一家公司41亿元的资产遭到冻结。
与他命运共同沉浮的是,“过年就要喝汇源”的国民果汁品牌汇源果汁也面临着退市的命运。
41亿元资产被冻结,创始人屡次陷入纠纷
2019年以来,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已经被法院强制执行5次,被2次列入限高消费人员,1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光是2019年12月以来,金融机构接连出手,朱新礼频频出现在各类纠纷案件中。
12月2日,在与民生金融租赁公司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中,朱新礼因未在指定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被列为“被执行人”,收到限制消费令。
12月1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份民事裁定书,再次掀开了“果汁帝国”以及其创始人的狼狈现状。裁定书显示,朱新礼实际控制的中国德源资本(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源资本)被法院查封,41亿元人民币资产遭冻结。
这起案件源于2015年。当时,朱新礼的德源资本出资30亿参与中石化销售公司混改。同一年,德源资本向招商银行质押了公司股权。随着德源资本无法偿付招商银行的债务,这场借款官司将于2020年5月13日开庭,为了资产保全,招商银行申请将德源资本彻底查封。
受到整个集团债务危机的影响,朱新礼最为骄傲的汇源果汁命途多舛。2007年,汇源果汁登陆港交所,曾创下当年最大规模IPO记录的荣光。2018年,这家企业突然发布停牌公告,目前已经停牌超过20个月。
高光时刻,可口可乐曾抛来橄榄枝
山东大汉朱新礼曾经被称为农业的“守望者”。
1992年,县级公务员朱新礼辞职下海,接手了一家即将关厂倒闭的水果罐头厂,也就此创造了汇源果汁这个此后中国家庭熟知的品牌。朱新礼接手之后,将原本工厂的罐头业务调整为生产浓缩果汁。
朱新礼的逻辑不仅仅做最后环节的果汁加工,他还打通了果树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到2002年时,满足日益富余起来的中国家庭对果饮需求的汇源果汁,其销售额达到了12亿元,占据中国果汁23%的市场份额。
随后2007年汇源果汁在香港上市,筹资规模达24亿港元,成为当年香港最大规模IPO。发行当日,汇源果汁收盘价比招股价高出66%,大大超出市场预料。
转年,全球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便向汇源抛来橄榄枝:拟以每股12.2港元的价格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的股份,总金额超过24亿美元(约合179.2亿港元)。
这次并购符合双方各自的商业考量:可口可乐想要通过收购成熟的果汁品牌提高效率;朱新礼和汇源果汁则希望借此机会专注于上游产业链。
该收购方案一经公布,汇源果汁股价大涨164%。若可口可乐的收购成功,手握42%股份的朱新礼将进账74亿港元。为了促成这次收购,汇源果汁挥刀重组,砍掉了花了十六年建立的销售体系:员工人数从9722人一年内降4935人,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削减到1160人。
但不巧的是,2009年,这笔收购最终依据2008年当年出台的《反垄断法》而遭到商务部的禁止,而最终夭折。
自救无力,市值缩水,债台高筑
可口可乐收购案无疾而终后,汇源果汁却陷入了难以摆脱的泥淖之中。先是收购案失败后两个月,汇源果汁的股价遭遇了腰斩,2011年宣布停止分红后,市值跌到50亿港元,相比上市时的230亿,缩水80%。
而当时为迎合收购而进行的企业重组,也对汇源果汁的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汇源果汁的财报显示,2009年到2016年,其营收规模从28.5亿元上升到57.6亿元,但这8年间有7年其扣非净利润都处于亏损状态。
与此同时,高层动荡也伴随而来。自2019年1月13日以来,汇源果汁已有6名高管离职,其中包括上任仅有7个月的行政总裁吴晓鹏。
据媒体报道,汇源的管理问题与家族企业、朱新礼在汇源内部的绝对权威,密切相关。朱新礼将自救的方向转到了在资本层面的运作。2013年、2014年汇源果汁通过发行可转换优先股和债券的方式,置出数十亿现金。拿到钱后,朱新礼通过对外投资,意欲翻身。他参与了三得利饮料中国区业务的并购、与天地壹号的合资、入股中石化零售公司。
而这些贸然的投资和资本运作,不仅没有为朱新礼带来新筹码,还使得滚动的雪球越来越失控。2018年8月,汇源果汁被曝面临退市,42亿违规贷款压顶,负债百亿。
2019年9月份,先锋集团旗下P2P平台工场微金的一纸公告,撕开了汇源冰山之下更为庞大的债务链条。伊春汇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虎林汇源新生态乳业有限公司、虎林汇源新生态牧业有限公司、伊春源原商贸有限公司,因无法偿还418.5万元的欠款,拟以汇源果汁系列产品等抵债。
四家以汇源果汁抵债的公司实际控制人,全都是朱新礼,借款担保亦全是汇源集团。可见,债务压顶之下,汇源不惜高利率,借贷P2P。
巨债之下,留给朱新礼和汇源的时间已经不多。最新的公告显示,汇源果汁清盘申请的聆讯押后至2020年3月13日,如果不能达成复牌条件,汇源果汁将面临退市的结局。
目前我国只有企业破产制度,尚无个人破产制度,企业破产只要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即可,超过的部分无需承担;但是因为没有个人破产制度,所以个人的债务目前需要无限责任承担。
举个例子:一家企业目前已经入不敷出,经营不下去了,企业申请破产,此时如果企业全部净资产仅有1000万元,而企业负债2000万元,如果说企业没有任何弄虚作假(比如转移资产等行为),那么申请破产之后,企业这1000万元资金等额分配给债务人(比如欠了两个人分别为500万元和1500万元,那就分别偿还这两个人250万元和750万元),之后就债权两清了。
而个人呢?因为没有破产制度,假设你欠一个人100万元,此时的资产仅有10万元,由于无法申请破产,所以这100万元会伴随着你一生,直至你全部还清为止。
个人破产制度
2019年7月16日,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在文件中明确的提出了: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逐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符合条件的消费负债可依法合理免责,最终建立全面的个人破产制度。这标志着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正是踏出了第一步,但是要完全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
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个人破产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现实中出现个人资不抵债后,往往债主想方设法苦心追债,而债务人如惊弓之鸟四处逃债的局面,有的甚至造成家庭惨剧,这对于双方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结局。
因此推出个人破产制度,我认为应该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考虑:
一是给予那些“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有重新再来的机会(比如创业因为客观因素失败的人,破产之后,可以慢慢修复征信,重新再来);同时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得到保护(债权人不用再苦苦追债,有破产制度后,债务人一般不会再潜逃,虽然债权人收回的资金会损失一部分,但是总比不知道猴年马月可以收回来得好)。
二是个人破产制度如果能够实施,那么他人对你借贷就要负责任,这样社会上就不会再出现乱配资的情况,不管是银行还是各类网贷都会比以往放款来得更加谨慎,因为一旦疏忽,这笔款项可能就再也要不回来了。
会不会出现假破产?
国家的出发点一直都是好的,但是总有想钻空子的人,只要这个政策出台,肯定会有这方面想法的人,就好比你这个题目所说的欠60万元,是否就不用还了。可以明确告诉你,现实没你想象的这么好,按照美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等地区的实践来看,个人破产法实践中一般会有以下应对措施:
首先,对于有能力偿债而故意拒绝偿债的“老赖”,是不可以享受破产法的免责保护的,如果滥用个人破产制度,故意逃避债务的话,一旦被发现会直接构成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还会构成犯罪,要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豁免的债务并非说申请破产后立马就算结清了,而是有一个豁免的保护期限,比如目前美国为七年,香港为五年,日本5-10年(具体看法院裁决),这个期间你仍然还要不断地还债。举个例子:你欠债1000万元,现有的个人资产是100万元,申请破产后,你理论上还有900万元的债务,在规定的时间内,比如香港,从破产之日起,未来五年内,除了基本的生活费用,其余的收入你必须全部上缴用于还债,五年之后,差额的部分才算真正的豁免掉,比如你五年内又还了300万元,所以最终真正免掉的就是600万的债务。
实际案例
香港有个很有名的破产案例,即香港明星钟镇涛的破产案例,当年钟镇涛借款炒房,没想到遇到房价大幅度下跌,最后还不起银行的贷款本息,申请破产。2002年10月,香港法院裁定钟镇涛破产。按照当时香港《破产条例》有关规定:破产期间,钟镇涛赚来的收入都要上交香港破产管理署,破产管理署按照其生活所需给予必要的生活费用后,其余收入全部用于还债,一直到五年后才解除其破产状态。所以个人破产远远没有企业破产那么简单。
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你在各家银行的欠下的信用卡仍然要归还,一则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尚未正式发布,二则就算真的发布实施了,也不是你一句话我申请破产就可以全部免除债务的,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按时还款才是正途。
关于“现实中的老赖结局如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钰琰”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现实中的老赖结局如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现实中的老赖结局如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年终之际,...
文章不错《现实中的老赖结局如何》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