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举例说明:什么叫《生死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举例说明:什么叫《生死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所谓“生死簿”是一种原始意象模型,它要说明的其实就是佛家所讲的“因缘果报”。
什么叫“原始意象模型”? 通俗地说,就是一些古代圣贤先哲,他们为了教化当时的愚昧大众,而将自己修行、思维所领悟到的不可思议的、难以言说的,或者极其抽象难解的悟境体验、思想成就加以“模型化”、“通俗化”为一种能够传达给当时当地那种文化,那种阶层,那种思维语言习惯的普罗大众,使这种意象能够通过快速“具象化”而起作用。 这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比较典型的传承范式,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文明、宗教、神话中屡屡出现,就看你认不认识,能不能领悟。
“生死簿”这种意象模型,除了中国古代世俗化的信仰普遍流传,而且即使在佛家的典籍中,也颇有运用,例如唐玄奘法师所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就有:
“……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性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旛,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鬼道的琰魔王其实就是世俗所谓阎王的原型,名籍之记就是生死簿的原型)
我们可以感受到,玄奘法师在翻译这部经的时候,可能进行了一定的所谓“文化加工”,也就是说做了一些迎合唐朝儒家文化的修饰(例如坏君臣法,君臣法这就是儒家所谓三纲五常的范畴)。但是,一个熟悉佛教唯识学理论的人,可以轻易透过“名籍之记”看到药师经抑或是玄奘法师本人,运用了唯识学理论——“生死簿”其实就是依靠佛教唯识宗的“阿赖耶识原理”诠释生死轮回的一种通俗化的“意象模型”。
佛教的唯识宗的理论本身没有迷信色彩,是一非常完整又繁复复杂的生命和修行理论体系(代表作是玄奘取经的主要成果:《瑜伽师地论》),在唐代当时也是少数僧侣和文化精英才可以学习到。当时,将这种复杂抽象理论传播给数量庞大的佛教信众并不现实,但是如果建立一个简单的意象模型,发挥唯识学的部分理论,弘扬佛教的价值观则比较容易办到。
唯识学告诉我们,生命的本源是能量守恒的,存在一种机制在不断记录一切并反馈效果(此机制及所谓阿赖耶识),人的一切行为都被记录在阿赖耶识中成为未来可能会成熟的“种子”,人生所有苦乐境界其实都是种子成熟为果报的现象而已。唯识学的伦理价值就是为因果轮回、善恶报应的佛教价值观适配了一套理论依据。将阿赖耶识的记录意象化为“生死簿”这种在文化上表示“记载、记录”的意象体,就把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了,变成了“神话式”的通俗语言,非常便于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物有始末,人有生死。在坊间传说中,人的寿命长短归阎罗王所管,所以民间有“阎王让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的说法。人们相信,每个人的寿命长短都记录在一个小册子上,由判官掌管,这个小册子就是生死簿。
坊间传说,大多源自宗教神话。在我国本土宗教中道教典籍中,生死皆有定数,并不归阎罗王管辖。
《太上感应篇》记载,“人之受生,所得之算,皆记在诸天。”算,在此处,指的是一个时间单位。道教认为,人出生之后,所得寿命长短,都记录在天上。
《太上感应篇》记载,“诸天诸地,日月星斗,天真圣人,将军使者,天神童子,天地飞仙,三界四司,岳渎官署,执篆把籍,巡行考校,三日一言,十日一奏,百日一结,不辍须臾。”
诸天之上的神仙,需要手持笔墨,在天地人间巡查,将世人的是非善恶记录在册,三天记录一次,十天上奏一次,百天总结一次,不能耽搁片刻。根据记录在册的是非善恶,不时的调整世人的寿命。
“修缮立功,则便可延年;万一造罪,则立见减寿命。”诸天圣人真仙巡行考校用来记录世人是非善恶的册子,名为“黑薄”。“灶神,号曰司命,常将世人罪状及过恶奏闻,阴阳二景,记之黑薄。”“黑薄”中所记载的种种行为,是生死簿形成的数据库。
在道教典籍中,记录人寿命长短的书名为“生人录”,人死之后,才被写入“死籍”。“生人录”与“死籍”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死簿”。诸天之上的神仙巡视人间,所记录在“黑薄”中的诸多是非善恶,需要统一奏报至上清校勘,然后依据善恶程度增减寿命。写入“生人录”。
“生人录,其录首具人之姓字,又降行横列六十甲子日辰。其日有功或过,皆书其下,如无亦书无。功则延年,过则减算。”如《云笈七签》记载:“救人一命,当延一纪之年。”
《赤松子中诫经》记载,“人有违犯,皆被本名星辰奏闻上帝,七星六律,四时八风,九宫五行,先令司命夺其算纪,授以祸殃。”算、纪,在此处指的都是时间单位。一纪,指的是12年,也有三百日之说;一算,指的是百日,也有一日一算之说。
依照道教典籍,我们常说的“人在做,天在看”并非虚言,举头三尺有神明,是非功过都会被记录在册,最终体现在“生人录”上,寿命的增减,长短。
而神仙也并非我们所认为那么舒适,也需“分司列局,因事授职,千千万万,不可胜数”,且“紫虚元君与茅君都在清虚宫,勘校天下真仙得失之事。”犯错的神仙,同样也会被处罚,甚至贬落人间。
关于“举例说明:什么叫《生死簿》?”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狂志达”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举例说明:什么叫《生死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举例说明:什么叫《生死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举例说明:什么叫《生死簿》?》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