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光光照地堂

网上有关“月亮光光照地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月亮光光照地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偶然,听到一首儿歌:“月亮光光照地堂……”它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我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农村,跟着大人一起在地堂上碌禾的情景。

那往往是夏末,正是晚稻收割的季节。

白天,村民们忙着从田里收割下金黄黄,沉甸甸的水稻,扎捆成一坨坨,再用扁担挑到村边自家的打谷场一一我们那称为地堂,存放着。到一定量的时候,就把成坨的水稻满地堂摊开,一般是均勺地撒成一个大圆形。然后,挑选出家中最强壮的水牛,给它套上石碌,派专人拉着牛绳,吆喝着水牛拉动大石碌沿着铺开的水稻兜圈。被石碌反复碾过的禾稻,稻谷就会从稻杆上脱落下来。我们那把这一过程叫“碌禾”。

白天忙收割,碌禾一般都只能选在黄昏之后。对农民来说,碌禾是一件大事,它意味着在田里辛苦劳作大半年,最终迎来了收获。同时,碌禾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吆喝着牛要反复走上几百圈才可能让所有的稻谷完美脱落,中途还要派人不停地用禾杈把被石碌碾实的禾稻重新扬蓬松,翻面。稻谷完全碾下来后,又要把稻杆清理出去,把金灿灿的稻谷扫成堆,装进箩筐里,然后一担一担挑回家。村民们往往要忙碌到大半夜,中途连晚饭都顾不上回家吃。家里的老人,半大的孩子就把煮好的饭菜用小竹篮装着,送到地堂上来。

如有哪家碌禾,基本上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有时亲戚邻居也会过来帮忙,地堂上就显得十分热闹。

那时,村子里还没通电。天黑了,村民们就点上几盏大煤油灯,火苗闪烁,映照出一小片朦胧的桔**的光。如果刚好遇到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整个地堂上都被照得亮汪汪一片,连煤油灯都省了。

大人们喜欢一边干活一边大声聊着天,自有一种融洽快乐的劳动氛围弥散着。小孩子就更开心了,因为家里大人都在地堂上忙着,孩子们不受管束,也不用早早回家睡觉,凭空比平时多出一段自由自在的玩乐时光,喜不自禁。他们在地堂边追逐,跑跳,在草垛上攀爬,捉迷藏,玩游戏。对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快乐永远是简单而纯粹的。一直到大人们终于碌禾完成,挑着满满的两筐稻谷一边赶着回家,一边扯着喉咙大声呼喊一一“XXX,回家啰!还在疯呢,还不赶紧回去洗澡睡觉?”

孩子们赖皮,往往要大人们喊过三四遍,并威胁着拿棍子打,一个一个的野孩子才从草堆里钻出来,恋恋不舍地和同伴分开,跑着追赶自己的爸妈去了。而他们的影子,被皎洁的月光,拉得老长老长。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妈要赶插秧啰,阿爷睇牛佢上山岗喔……

虾仔你快高长大喔,帮手阿爷去睇牛羊喔.......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训落床

听朝阿爸要捕鱼虾啰,阿嬷织网要织到天光哦

虾仔你快高长大啰,划艇撒网就更在行哦

月光光照地堂,年三晚摘槟榔

五谷丰收堆满仓啰,老老嫩嫩喜喜洋洋呵

虾仔你快D眯埋眼啰,一觉训到大天光。”

这首熟悉的广东民谣,说粤语的人从小听到大,估计没几个人不会唱的。

“月光光照地堂”小时候不太明白这句歌词的意思,为什么偏偏照的是“地堂”呢?

直到后来才明白,这句歌词描写得是多么的贴近生活,歌中描写的乡村生村多么的真实、贴切。

“地堂”在我们乡下就是一个用来晒东西的地方,每到了花生和稻谷收成的季节,除了田地里最忙碌之外,地堂也是一个到处可以见着大家忙碌身影的地方。

在过去的农村里,还没有如今的水泥钢筋,没有硬底化的道路,没有现在的楼房,人们想要把地里收割来的东西晒干保存,只有地堂,也就是俗话说的:晒谷场。

我现在还记得要弄出一个可以用来晒东西的地堂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人们首先开辟出一块空地,把地上多余的杂草、小树等给铲除干净,然后把那块地整平,再运来泥土,在那块地上铺了一层又一层,最后要让自家的牛拉着一个几百斤重的名叫“石牛”的东西压上好几天,才能把地堂彻底搞好。压好的地堂不能马上用,还要再让太阳晒上好几天后等泥土彻底干了才能用。做一个地堂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很多人选择几家共同打造一个,然后大家共用,到要晒东西的时候再轮流着晒,或者分开使用,这样可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

每到收获的季节,地堂上人声鼎沸,人影重重。大家忙着用最原始的打谷机把稻谷打出来,把稻谷与禾杆分离开后,打下来的稻谷里面混有的禾杆碎碎,得用筛子把稻谷一点一点地从地上拿起来迎风吹洒一遍,稻谷里面的禾杆碎碎才会被风吹到一边与谷分离,这样才能分出干净无杂物的稻谷。人们再把干净的稻谷分散在地堂上晒,稻谷薄薄的一层散在地堂上,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人到地堂反复翻晒一下,直到连续晒上几天才能彻底晒干。

相对稻谷来说花生晒起来就简单了。人们把摘下来的花生搬到地堂上分散开晒,花生比较大,收拾起来比较容易,也没有那么多的碎碎混在里面,花生上的泥土晒干之后就会自动掉落干净,最后就可以把干净的花生运回家了。

每到这个繁忙的季节,地堂上总少不了我们这些小身影。那时小小的我们却是家里的干活能手了,大人们在打稻谷的时候,我们帮忙传稻谷;大人们晒稻谷的时候,我们忙着看稻谷,把过来的偷吃的小鸡小鸟赶跑;下雨的时候就大声喊“下雨了,收谷罗!”,大人们就会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帮忙。这时的地堂就如行军打战一般,所有的人都动作奇快地把地上的稻谷、花生扫起一堆,然后分工合作装袋、装车,雨来了如果来不及收就拉起防水的布先盖住地上的东西,等雨过了再收。总之不惜一切代价,保住东西不被雨淋湿。因为晒在地堂上的东西都是大家辛苦了几个月的心血,家里也是要靠这些东西来卖个好价钱的,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记得小时候,在地堂上做得最多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晚上去那看守被晒的稻谷。

那个时候,农民种地需要缴交公粮,是国家当时收税的一种行为。要按照种地的多少来相应交纳一定的粮食或同等金额的现金。那个年代大家通常选择把晒好的稻谷上交。这样就怕有人来不劳而获会偷稻谷。村民们为了省事,通常没有晒干的稻谷都会集中堆积在一个地方过夜,然后有人来看守。这个看守的工作通常是家里的老人或小孩。我小时候就是经常跟着奶奶去看守稻谷的。

那时候的晚上,吃完饭洗完澡后,就跟着奶奶到地堂上临时用树枝与稻草搭建起来的简易屋子里过夜。就在那小屋里,几个小伙伴相约在一起,没睡觉的时候就坐在地堂上听着奶奶讲故事。

那时,天上的月亮很大很亮,坐在空旷的地堂上,看着天上的月亮几乎是触手可及。月光如白昼,照在地堂上,夜静悄悄的,除了奶奶讲话的声音,就是蟋蟀声、各种虫子叫声,还有传来几声夜鸟的叫声。

这时奶奶会唱起“月光光照地堂”这首歌,我们困了就钻进屋里,头枕着用稻草编织好的枕头,闻着四处稻谷的香气,听着虫子的叫声,渐渐坠入梦乡。梦里,有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静静地挂在空中,温柔的月光把我满满地包围着,梦里,我笑弯了嘴角。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歌谣至今还在不停地传唱着,当年那个“虾仔”已经长大成人,当年的“地堂”却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铺着水泥的地板,还有新起的楼房已经把当初造地堂的地方给霸占,曾经热闹的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

如今这个年代的孩子,只能在歌谣里听到这些名词,只能在歌谣听到以前的生活光景,却再也无法看到,更无法经历过那样的生活。曾经发生在身边的事恍如一场美梦,还记得当时的那个月亮,那时奶奶讲的故事,那时睡在地堂上听到的虫子叫声……那时的我们是何其幸运可以经历那么多,才能有好么多珍贵的回忆,童年的世界才能那么的精彩。

关于“月亮光光照地堂”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端木莆泽的头像
    端木莆泽 2025年09月19日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端木莆泽”

  • 端木莆泽
    端木莆泽 2025年09月1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月亮光光照地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月亮光光照地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偶然,听到一首儿歌:“...

  • 端木莆泽
    用户091905 2025年09月19日

    文章不错《月亮光光照地堂》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周丽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